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知识的传授不是单一地由教师来完成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一些必要的学习工具与资料,自主地通过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一定的问题相结合,教师根据这些问题的设计,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其主动解决问题。在此教学理念的号召下,问题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富有节奏的发问,就是追问。新课程标准不断地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话语权,以往的教师主宰也在逐渐转变成为教师主导,围绕着教学任务教师会提前预设好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反馈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再度提问,也就是我们在此所提及的追问。有效的追问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富有实效性,使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一些无事可言、无物可写、无情可抒的问题,使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浅显走向深刻。本研究主要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的追问行为为切入口,对以往教师追问行为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与深入反思。力图通过对教师追问行为的分析与归纳,找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追问这一环节里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结合语文课堂中的一些相关案例,运用真实可信的教学案例来帮助我们寻找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系统有效地研究,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追问作为提问的一个重要分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