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汇率弹性的逐渐增强,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名义锚的作用将会逐渐下降,而作为隔绝外部冲击的缓冲器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则会相应增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被表述为"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尽管我国并未明确将汇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运用了对冲干预手段来避免八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随者人民币向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逐步转型,中国将更加受困于"三元悖论"即逐渐开放的资本账户、稳定的汇率和利率政策有效性无法并存的局面。因此从宏观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稳定以及货币政策工具协调发展角度看,对人民币汇率弹性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性的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三元悖论和汇率目标区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对汇率弹性、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现实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货币汇率弹性以及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弹性进行了数据分析并运用实证分析法进行了合理性检验;随后在对汇率弹性有效波动空间建立模型并求解后,选取相关数据运用TVP-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中心汇率分别测算出在繁荣时期、危机时期和后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波动区间;最后运用经验借鉴方法在研究较有代表性的三个经济体增强汇率弹性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具体策略和途径,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展望。研究表明:(1)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发生冲突时,外部均衡目标一般情况下会让位于内部均衡。而中国现实表明,人民币汇率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的外部均衡目标,但由于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加快了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仍受限制等等,内部均衡目标还未实现;(2)自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无论是从国内情况还是从国际比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弹性偏小,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中间价波动幅度较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幅度偏大。随着全球货币体系货币结构的多元化,货币当局只关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能真实反映汇率的合理水平,因此不能忽视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的变化。而实际有效汇率是衡量一国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应更多地关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3)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几次调整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在人民币汇率波动中的影响和作用逐渐下降,短期资本流动和汇率预期等非交易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不能忽视,人民币货币篮子中美元权重占比依旧过高;(4)从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效波动空间测算的估计结果看,处于繁荣期的汇率有效波动区间是以实际有效汇率为中心的上下1.6%,危机期区间为上下1.5%,而后危机期则为1%。三个时期汇率波动的有效区间存在差异,波动区间呈递减趋势;(5)欧元区、新加坡和捷克代表不同类型的经济体为中国提供了经验借鉴。在汇率增强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汇率中长期的均衡水平及汇率对通胀的传递效·应;注重外汇干预行对影响汇率的有效性;关注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以及前瞻性指引对公众预期的引导作用;(6)为充分发挥发挥汇率形成机制中市场供求的决定性作用,应该构建合理有效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提高外汇干预必要操作时的效率、加强前瞻性指引以管理公众预期、培育有深度和较强流动性的外汇市场并加强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从国际经验看,在汇率弹性逐渐加强并向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变化的过程中,无论汇率机制是在压力之下还是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转变,其成功取决于一系列政策操作的有效管理。对于汇率的研究和分析,不能过分夸大一次性和短期汇率水平调整中的作用,应该注重汇率形成机制的建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的相关问题将是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