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社会、文化教育理论方面也引发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的当今,对语篇作出批判性反应就成为必要和趋势,因为社会文化形态之间隐藏的权势和不平等关系更多是以书面语篇的形式传播,同时让受众拥有批判性资源和能力去甄别和破解隐藏于书面语篇和文化教育中的权势运作也成为必要。20世纪80年代,批评性语篇分析(CDA)是对西方人文科学的修辞学转向的一次积极响应和对其他相关领域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基础。首先,通过对由语篇所构成的社会结构的解构,批评性语篇分析(CDA)探索语篇和社会文化形态之间隐藏的意识形态和不平等,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在教育领域中进行了一些批判性研究,但其研究基础也主要从批评语言学角度深入、广泛地研究社会与语篇的关系,即使涉及批判性教育实践研究,其研究基础也是英语作为母语的语境。目前国内对批判性阅读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相关理论的概括性介绍,具体在二语或外语语境的批判性阅读的具体研究还十分稀少。再者,对于全球化的后现代语境给英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亟待敏锐深刻的认识和付诸于实践的理论指导。因此,对于批判性阅读的相关界定和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厘清的问题,以及存在于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教育实践和批评性语篇分析(CDA)两个领域中的问题就成为本研究的出发点。本研究基于哲学、修辞(西方古典修辞学、新修辞学及对比修辞学)、语言学(语篇语言学、批评语言学)、语篇分析、心理学等跨学科的理论,结合英语作为母语、二语和外语阅读研究的大量理论研究及经验性研究成果,运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即整合人文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附加文字图表的描述法和阐释法等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中以质的研究为参考点的研究方法,进行二语或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本研究以权力、语篇和意识形态的多维立体联系为研究前提;二语或外语语境中作者和读者主体之间相互定位关系为主体,将二语或外语语境中的批判性阅读定位于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叉研究。在进行理论构建和分析的过程中,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推进和贡献:(1)在厘清“批判性阅读”的修辞学渊源,找到“批判性阅读”的哲学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合理界定“批判性”、“批判性思维”、“批判性能力”等相关术语及其在此理论研究框架中的地位,从而合理界定和定位关键术语二语或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并明确其本位功能。(2)以对比修辞学理论为支撑,给二语或外语语境下作者和读者的相互定位的主体间关系找到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比修辞学对作者个体注入到作品中的社会文化要素的重视,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升了读者对作品阐释的主体性。这点同时对作者和读者的主体间性的建构和在二语或外语语境下的教育实践都具有非凡的意义。(3)在Fairclough的三维框架基础上,融入van Dijk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对语篇的独特阐释视角,同时受Bakhtin对话理论的启发,在严实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本位鲜明、范畴间关系明确的更加宏观和包容性更强的理论框架。在此理论构建研究中,语篇的生产和解释过程就是作者和读者主体之间相互定位关系的反映。并通过对媒体语篇做详尽分析和评价验证了二语或外语语境下批判性阅读这一理论构建研究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解释力。本研究以期为拓展阅读研究的理论视野和应用范围、把从多层次、多侧面的阅读研究引向深入、系统和全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英语阅读研究及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将英语教育重新定位为解放权力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中的态度资源应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作为识别作者使读者阅读姿态中立化的分析工具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在使一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局限和缺憾:(1)本研究在进行理论构建的过程中,将语篇的生产与解释过程定位于作者和读者之间互相定位的动态过程,有可能忽视此过程中的其他社会行为者和因素。(2)虽然本研究已经构建了一个多维、互动的理论框架,仍需要对这理论框架中作者与读者的互相定位提供一些语言实证,为在二语或外语语境下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教育干涉找出具体有益的例证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