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大约20%的人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荨麻疹[1]。慢性荨麻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主要累及成年人,高发年龄为20~40岁,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慢性荨麻疹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2]。本病的病因及发病诱因由于很难找到,风团瘙痒症状此起彼伏,比较难根治,而且容易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西医以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为一线治疗方案,该类药物治疗荨麻疹起效较快,但停药后的复发率较高,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近些年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挖掘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有效中药方剂,对于减少荨麻疹患者痛苦具有重大意义。
目的:
固本抗敏方是导师卢传坚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方,此方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疗效满意。本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安慰剂为对照组,从预试验的角度对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开展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为大样本正式试验奠定基础;并从免疫细胞角度对该方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本预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筛选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服用固本抗敏方颗粒,对照组患者服用颗粒安慰剂,治疗期为8周,随访期8周;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瘙痒顽固,严重影响睡眠或日常生活难以忍受者,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仙特明)作为应急用药。观察指标包括:荨麻疹一周活动度评分(UAS7)、一周风团发作数目(WHS)、一周瘙痒程度(WIS)、复发率、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应急用药服用量、首次复发间隔时间等,记录各种干预措施的不良事件并作安全性分析。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符合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患者;年龄18-65岁之间,男女不限;中医辨证为卫气亏虚证;病情程度为轻中度;自愿参加本实验,能服从治疗方案,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入组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空腹抽血并留取血清进行检测,检测血清总IgE含量、D-二聚体含量、C反应蛋白含量,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固本抗敏方治疗组干预前后不同治疗效果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做对比分析,以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
(一)临床研究结果
1.完成情况:本研究共纳入合格受试者76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研究过程中共脱落3例,最终完成73例。
2.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民族,婚姻状况,学历,职业,户籍,吸烟率及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有过敏史的患者共24例,占比3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荨麻疹家族史共有18例(24.7%),治疗组6例(17.1%),对照组有12例(31.6%);湿疹病史有3例(4.1%),过敏性鼻炎病史9例(1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对象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两组病程、DLQI评分、血清总IgE、D-二聚体、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基线平衡,具有可比性;可能由于样本量小及一些未知混杂因素的影响,治疗前UAS7评分基线不均衡,统计时采用协方差进行了调整分析。
3.主次要疗效指标分析
①UAS7评分:两组治疗后即第8周末UAS7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荨麻疹活动度。两组患者在第2、4、6、8周末分别进行了UAS7评分,采用协方差分析对两组各时点的UAS7评分进行比较,UAS7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8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荨麻疹一周活动度评分(UAS7)评分改变优于对照组。
②WHS评分:两组治疗后即第8周末WH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风团发作的数目。采用协方差分析对两组各时点的WHS评分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改善风团数目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③WIS评分:两组治疗后即第8周末W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一周瘙痒程度。采用协方差分析对两组各时点的WIS评分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改善一周瘙痒程度的无显著性差异。
④治疗后UAS7-60达到率:在治疗第8周末,有25例患者达到UAS7-60,其中试验组18例,UAS7-60达到率51.4%,对照组7例,UAS7-60达到率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15,P=0.003<0.05),试验组UAS7-60达到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显示UAS7-60达到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即以UAS7-60达到率为结局指标,固本抗敏方颗粒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⑤两组复发率比较:对两组治疗期达到UAS7-60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复发率(16.7%)较对照组低(71.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固本抗敏方颗粒组在控制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
⑥首次复发间隔时间:对治疗好转后首次复发间隔时间进行生存分析:以治疗期结束第8周时达到显效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的时间间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得到: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间隔的估值分别为3周和7.3周,两条生存曲线不同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随访期复发间隔长于对照组。
⑦治疗后总有效率及疗效分布情况:治疗后即第8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71.4%,对照组总有效率60.5%,试验组愈显率51.4%,对照组愈显率1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主要分布于痊愈与显效,对照组疗效主要分布于有效。虽然两组总有效率在数值上差距不大,但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⑧治疗后DLQI评分情况:两组治疗后即第8周末、随访8周末DL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受试者生活质量。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8周时DL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8,P=0.797)、随访8周时DL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5,P=0.854),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对受试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两组组间DLQI评分基本相同,两组改善受试者生活质量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4.应急用药(仙特明)使用情况:接受治疗后,在各个时间点两组仙特明用量及用药频次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使用仙特明用量及用药频次是无显著性差异的。
5.实验室检测结果:血清总IgE、D-二聚体、CRP水平变化:两组血清总IgE含量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治疗后两组均对血清总IgE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变化:两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两组D-二聚体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对D-二聚体的影响相当。CRP水平变化:两组CRP水平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试验组CRP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两组CRP水平无明显变化。
(二)实验研究结果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免疫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的CD4+阳性细胞群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提示CD4细胞可能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
1.固本抗敏方治疗卫气亏虚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
固本抗敏方治疗组可改善患者荨麻疹一周活动度评分(UAS7);UAS7改善程度显效比率达51.4%,总有效率达71.4%,且无一例恶化;对患者的风团、瘙痒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改善。
2.固本抗敏方与安慰剂相比有一定疗效优势
与颗粒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固本抗敏方组的UAS7评分改善程度更好,且无一例恶化。可降低随访期间荨麻疹的复发率,延长治疗好转后首次复发间隔时间;在疗效及控制复发方面优于颗粒安慰剂对照组。
3.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安全性良好
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检测指标绝大部分处于正常状态,表明本研究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
4.本预试验研究过程顺利,显示正式开展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强,本研究结果将为正式试验样本量计算及研究方案修订提供依据。
5.CD4细胞可能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固本抗敏方的疗效可能与T调节细胞的免疫应答有关,若患者体内的T调节细胞未达到健康水平,则对固本抗敏方的响应不佳。
目的:
固本抗敏方是导师卢传坚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方,此方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疗效满意。本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安慰剂为对照组,从预试验的角度对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开展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为大样本正式试验奠定基础;并从免疫细胞角度对该方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本预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筛选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服用固本抗敏方颗粒,对照组患者服用颗粒安慰剂,治疗期为8周,随访期8周;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瘙痒顽固,严重影响睡眠或日常生活难以忍受者,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仙特明)作为应急用药。观察指标包括:荨麻疹一周活动度评分(UAS7)、一周风团发作数目(WHS)、一周瘙痒程度(WIS)、复发率、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应急用药服用量、首次复发间隔时间等,记录各种干预措施的不良事件并作安全性分析。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符合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患者;年龄18-65岁之间,男女不限;中医辨证为卫气亏虚证;病情程度为轻中度;自愿参加本实验,能服从治疗方案,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入组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空腹抽血并留取血清进行检测,检测血清总IgE含量、D-二聚体含量、C反应蛋白含量,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固本抗敏方治疗组干预前后不同治疗效果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做对比分析,以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
(一)临床研究结果
1.完成情况:本研究共纳入合格受试者76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研究过程中共脱落3例,最终完成73例。
2.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民族,婚姻状况,学历,职业,户籍,吸烟率及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有过敏史的患者共24例,占比3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荨麻疹家族史共有18例(24.7%),治疗组6例(17.1%),对照组有12例(31.6%);湿疹病史有3例(4.1%),过敏性鼻炎病史9例(1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对象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两组病程、DLQI评分、血清总IgE、D-二聚体、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基线平衡,具有可比性;可能由于样本量小及一些未知混杂因素的影响,治疗前UAS7评分基线不均衡,统计时采用协方差进行了调整分析。
3.主次要疗效指标分析
①UAS7评分:两组治疗后即第8周末UAS7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荨麻疹活动度。两组患者在第2、4、6、8周末分别进行了UAS7评分,采用协方差分析对两组各时点的UAS7评分进行比较,UAS7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8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荨麻疹一周活动度评分(UAS7)评分改变优于对照组。
②WHS评分:两组治疗后即第8周末WH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风团发作的数目。采用协方差分析对两组各时点的WHS评分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改善风团数目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③WIS评分:两组治疗后即第8周末W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一周瘙痒程度。采用协方差分析对两组各时点的WIS评分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改善一周瘙痒程度的无显著性差异。
④治疗后UAS7-60达到率:在治疗第8周末,有25例患者达到UAS7-60,其中试验组18例,UAS7-60达到率51.4%,对照组7例,UAS7-60达到率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15,P=0.003<0.05),试验组UAS7-60达到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显示UAS7-60达到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即以UAS7-60达到率为结局指标,固本抗敏方颗粒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⑤两组复发率比较:对两组治疗期达到UAS7-60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复发率(16.7%)较对照组低(71.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固本抗敏方颗粒组在控制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
⑥首次复发间隔时间:对治疗好转后首次复发间隔时间进行生存分析:以治疗期结束第8周时达到显效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的时间间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得到: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间隔的估值分别为3周和7.3周,两条生存曲线不同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随访期复发间隔长于对照组。
⑦治疗后总有效率及疗效分布情况:治疗后即第8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71.4%,对照组总有效率60.5%,试验组愈显率51.4%,对照组愈显率1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主要分布于痊愈与显效,对照组疗效主要分布于有效。虽然两组总有效率在数值上差距不大,但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⑧治疗后DLQI评分情况:两组治疗后即第8周末、随访8周末DL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受试者生活质量。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8周时DL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8,P=0.797)、随访8周时DL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5,P=0.854),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对受试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两组组间DLQI评分基本相同,两组改善受试者生活质量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4.应急用药(仙特明)使用情况:接受治疗后,在各个时间点两组仙特明用量及用药频次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使用仙特明用量及用药频次是无显著性差异的。
5.实验室检测结果:血清总IgE、D-二聚体、CRP水平变化:两组血清总IgE含量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治疗后两组均对血清总IgE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变化:两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两组D-二聚体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对D-二聚体的影响相当。CRP水平变化:两组CRP水平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试验组CRP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两组CRP水平无明显变化。
(二)实验研究结果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免疫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的CD4+阳性细胞群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提示CD4细胞可能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
1.固本抗敏方治疗卫气亏虚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
固本抗敏方治疗组可改善患者荨麻疹一周活动度评分(UAS7);UAS7改善程度显效比率达51.4%,总有效率达71.4%,且无一例恶化;对患者的风团、瘙痒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改善。
2.固本抗敏方与安慰剂相比有一定疗效优势
与颗粒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固本抗敏方组的UAS7评分改善程度更好,且无一例恶化。可降低随访期间荨麻疹的复发率,延长治疗好转后首次复发间隔时间;在疗效及控制复发方面优于颗粒安慰剂对照组。
3.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安全性良好
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检测指标绝大部分处于正常状态,表明本研究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
4.本预试验研究过程顺利,显示正式开展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强,本研究结果将为正式试验样本量计算及研究方案修订提供依据。
5.CD4细胞可能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固本抗敏方的疗效可能与T调节细胞的免疫应答有关,若患者体内的T调节细胞未达到健康水平,则对固本抗敏方的响应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