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阶段是广大青少年获取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同时也被认为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同时,这一时期还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往往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历史课堂作为承载历史知识与民族记忆的重要媒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塑造人们的爱国情怀至关重要。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949到1956年,全国开展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中小学历史教育也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既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也是建设和恢复国民经济、提高人民建设家园热情的必要手段。而在此时的中小学历史教育中,也倡导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都能够清楚的看到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中小学历史教学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教学思想中贯彻抗美援朝和解放台湾的思想、课标中加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内容中注重积极正面的爱国材料的选取、历史课堂紧跟着毛泽东思想走。这些都使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在中小学历史课堂中得以有效开展,成为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存在与中小学生认知及学习能力相矛盾的问题,某些方面效果不佳。这一时期中小学历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与历史课程所承载的道德教化作用密不可分,同时也受到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以及苏联教育的影响。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中,中小学历史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学历史教育成为在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途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在促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树立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了在灌输历史知识与提升爱国情操两方面的进步。这也为后来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整个国民爱国情感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