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经济处于由增长转向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目标由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而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大而不强,缺芯少智”的问题,实现制造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共性技术”的突破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供给不足,本文通过研究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缓解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市场失灵局面,促进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论文采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处于由增长转向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目标由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而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大而不强,缺芯少智”的问题,实现制造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共性技术”的突破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供给不足,本文通过研究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缓解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市场失灵局面,促进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对我国制造业领域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首先,从理论基础和影响路径两个角度进行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影响的机理分析,在对共性技术特性、公共物品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进行阐述之后,从促进共性技术识别、矫正共性技术外部性和提高研发开发效率这三条影响路径来进行分析。其次,使用德温特数据库中专利数据,运用技术共现率分析方法和技术共现强度分析方法识别出2007-2016年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德温特分类代码,以此作为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领域,并对我国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现状和共性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产学研合作各省市、各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行业中的共性技术创新情况也存在差异。第三,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得到13,725条专利数据,使用技术共现率分析法和技术共现强度分析法来测度专利数据的共性属性,发现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技术的共性程度明显优于非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因此作出产学研合作能够对共性技术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的假设。第四,在13,725条专利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控制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产学研合作能够显著提高我国专利技术的共性程度,促进我国共性技术的创新研发,高财政投入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低财政投入组,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相较于未实现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最后,结合本论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为促进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面对日益频繁的国外反倾销调查,我国出口企业主要有两种应对策略:一种是国家间贸易转移,指通过增加涉案产品至第三国市场的出口,以减少反倾销带来的损失。另外一种是产品间贸易转移,即企业增加涉案产品的相似(替代)非倾销品的出口。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反倾销在国家间的贸易转移效应,本文则从产品角度出发,分析反倾销是否存在“产品间贸易转移效应”,探究反倾销是否会引起企业进行出口产品的调整。本文的数据来自以
《智能制造2025》及一系列文件的发布说明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程度,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产业融合作为两化融合的进阶形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走上技术驱动道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纵观全球发展史,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背后少不了政府作用,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持。因此本文首先根据相关文献以及
为了积极应对环境污染问题,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具有碳排放约束的低碳试点政策。碳排放约束的加强就意味着环境成本的增加,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就会对地区的生产与决策产生影响。低碳试点政策要求试点城市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减排目标,因此不同地区承担排放约束的能力和应对措施会有所不同,进而对整体资源配置会产生影响。资源再配置是环境规制内在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资源错配的影响,丰富了
高技术制造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门类,其发展水平是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为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往研究表明良好的契约环境有助于维护一个地区企业的交易关系,抑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机会主义倾向,高技术制造业的契约密集特征决定了其集聚行为更容易受到契约环境的影响。因此,完善的契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不再只与本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动相关,而是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动。在此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基于自身利益所采取的就业政策和对外政策却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要探究这种差异存在的根源,就需要厘清中美两国就业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共性与差异,梳理国内国际各种因素对两国就业的不同影响。因此,本文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纳入就业变
在出口减少、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多元化发展,对实现中国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明显增加,精神类消费的多元化发展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客观体现。电影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类消费,电影消费的多元化在推动中国消费升级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不同类型电影票房消费的角度,以中国城市电影类型消费的多元性水
在当前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共性技术作为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或领域的关键性技术,对行业核心技术突破以及产业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共性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难度、研发时间长等特性,导致单由市场机制调节或由单一主体创新难以满足共性技术供给的需要。从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对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来说,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往往布局于重要行业和领域,在共性技术研发中能够有
在全球价值链大背景下,中国基于自身优厚的劳动力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积极投身到国际分工当中,使得制造业总体规模居全球首位。然而,长久以来,我国仍处于依靠“人口红利”组装加工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端发展阶段,并未随外贸发展实现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因此至今依然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近年来,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不容小觑,其产值占GDP的比重增势迅猛,也为促进制造业发展升级提供了新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标准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发展和成功不再取决于低成本和产品差异化,国际技术标准在企业国际化道路和企业长远发展中发挥了引领性作用。这是由于产品嵌入了以专利为基础的技术标准,高昂的专利费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重要的贸易壁垒,加上网络外部性的影响,拥有国际技术标准的企业将掌握国际交易主动权,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甚至主导行业规则制定。当前“技术专利化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经贸摩擦频出,外部环境复杂变化,非洲作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地区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其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对非洲外贸持续稳定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非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援助规模也增长明显,并且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越来越注重与推动中非经贸往来相结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