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地球物理组合方法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zzbjz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隧道的前期勘察中人们不可能较全面的掌握隧道开挖前方的地质详细情况,导致在隧道的掘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断层破碎带、溶洞、暗河等地质情况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预测,往往会导致很大的危险,不仅给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伤亡,更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施工进度。所以,在隧道的施工中引入超前地质预报成为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程序。由于隧道空间本身的限制和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让地球物理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地球物理各种方法本身也有一定使用的局限性。因此,基于地质雷达法、地震反射波法、TSP三种方法的组合地球物理预报体系,通过该组合取长补短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达到更加有效的预报效果。   论文首先正演模拟了地质雷达在隧道掌子面前方存在几种破碎带、充水溶洞、空溶洞情况下的电磁波的波场响应特征。通过正演分析,得到地质雷达在短距离识别破碎带、溶洞效果上比较明显,而且波场特征能够为实际数据提供判别地质体的依据。同时文章设计了隧道中存在一个垂直隧道轴线的岩层分界面,模拟了地震波在隧道地质模型中波场特征,通过把侧壁的检波道记录和炮点矫正到掌子面,分析可知基于侧壁观测系统的数据在判别掌子面前方分界面上的效果上较不利,基于掌子面接收道记录的数据有利于判别分界面。通过正演分析可知,地质雷达和地震反射波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在识别掌子面前方的地质体上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本文设计了一套组合观测系统,包括三种方法的观测测线,并将其应用到两个隧道中。本文把组合方法应用到两个施工中的隧道,通过实际数据的探测结果,可以得出地质雷达、地震反射波、TSP三种方法在短距离的预报上,判断隧道前方的地质不良体位置上基本能够吻合,但是随着探测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时,地质雷达和水平叠加的探测深度则达不到,而TSP和偏移成像法的效果则较好。本文中TSP和偏移成像也相互印证了牛头岭隧道前方较远位置存在断层带,能为实际施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因此在短距离的探测中我们需要地质雷达组合水平叠加法进行地质预报;在长距离的探测中需要TSP和偏移成像组合预报,同时需要地质雷达的加密探测。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组合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在实际隧道地质预报中能够实现并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张延平,1958年出生。他从记者做起,担任北京青年报社10年副总编、4年总编辑,2002年起任社长,亲历了《北京青年报》30多年来从一张小报成长为拥有“十报四刊两网”及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天镇县贾家屯乡整顿农村财务工作的调查□郭永忠近年来,天镇县贾家屯乡由于村级财务管理不善,出现了群众上访告干部、干部满腹牢骚怨群众
矿产资源的短缺,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为了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到深部第二成矿带找矿己提到日程上来。电磁法是资源探测领域的不可或缺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要实
本文利用THEMIS卫星、同步轨道GOES卫星和多个地面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研究了磁层中Pc5地磁脉动的频谱特性、传播特征和空间位置影响等波动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进一步讨论了其产
本文对随机模拟地震动方法、Vs30与场地效应的经验关系的原理和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机有限断层法结合Vs30快速模拟地震动分布的方法。研究结果表
青藏高原地学研究两大科学问题分别是高原隆升和侧向扩展,青藏高原中部和东北缘分别是研究高原隆升和侧向扩展的理想区域,深入系统研究这些区域的壳幔地震波速度方位各向异性以
瞬变电磁法,也叫做时间域电磁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问世以来,目前广泛应用于石油矿产勘探、工程、环境勘探领域。按照电磁感应理论,如果利用不接地的回线向地下发射一次场,
本文将近年来发展的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黑龙江地区,用以深入研究黑龙江地区内部结构、构造及动力过程。利用区域台网的连续地震背景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对黑
微震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方法,是通过监测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微小震动来探知生产安全、地下地质结构以及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虽然微震技术较传统地震勘探技术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