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容纳句是一种特殊属性的结构,其句法特征主要表现为:汉语容纳句由双数量短语和动词构成,NumP,+V+NumP2,表示数量关系。动词后的数量短语为施事。在有关汉语容纳句的句法研究中,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汉语容纳句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无定数量短语做话题的条件以及汉语容纳句的生成过程。针对此结构的问题,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传统语法角度,丁加勇(2006),陆俭明(2004)描述了汉语容纳句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Cheng & Sybesma (1999)讨论了光杆名词和数量短语做话题的问题。Tsai (2003)从生成语法角度运用轻动词分析了汉语容纳句的句法、语义映射。潘海华、韩景泉(2008)提及汉语容纳句的生成过程。然而,这些分析没能圆满解释汉语容纳句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对汉语容纳句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下为汉语容纳句提供一个生成模式,以便对汉语容纳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解释。同时,本文重点探讨汉语容纳句的句法生成机制。根据“论旨指派一致性假说UTAH" (Baker,1988),同一个论旨角色须指派到相同的结构位置上,所有的受事或客体应被指派到动词的逻辑宾语位置,而施事则应被指派到其逻辑主语位置,也就是说,只有“施事---动作---受事”这样的语义结构才合乎常理。为什么像“一锅饭吃了十个人”这类句子却又能成立呢?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它们是否真正违反了“论旨指派一致性假说UTAH"?从表面上看,汉语容纳句违背了UTAH。但是实际上没有违背UTAH。本文将从句法和语用角度予以阐述和解释。根据动词的不同类型,本文推导了不同模式的句法结构表达式。另外,本文还从句法动因和语用动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容纳句的移位动因。句法动因关系到该结构是否合乎语法。汉语容纳句在句法限制条件下生成,如EPP要求,格检验式、遵循语迹理论等。语用动因不影响结构的合法性,只影响到结构的语用表达力,或文体形式。我们认为汉语容纳句的生成涉及到话题化和焦点化的操作。汉语是话题优先的语言,通过话题化驱动,数量短语在句首形成话题。动词后的数量短语作为外置成分嫁接在TP之上,成为句末焦点,属于语用效果。汉语容纳句在句法和语用的互动的作用下生成。研究发现汉语容纳句结构与题元理论等诸多句法原则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在这些普遍语法原则下获得圆满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