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处安放的,也是国内与海外学界分歧最大的作家,相关研究在经历了“崛起—冷却—高潮”的过程后至今仍方兴未艾。她将创作沉入民间与生活,洗尽了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幻梦,以量少而质精的作品获得读者的广泛接受。在张爱玲晚年的创作生涯中,温习、回顾乃至重新演绎“传奇”时期的经典作品耗费了她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事实上,其后期作品多数皆有前期经典与之对应。“重绎”行为是张爱玲跨时空、跨人生阶段的重要文学创作现象,是通往张爱玲艺术世界的媒介和桥梁,只有全面探索、小心求证,方有真正理解作家的可能。该文着眼于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跨时空重绎行为,以史料搜集和遗作剖析为创新点,系统探论和研究这一文学现象,从而对作家晚年的创作心灵和精神世界有更为全面深刻的体悟。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具体结构章节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通过对“张学”研究的概述引入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其次,对本文涉及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述,指出其中的长处与不足;最后,界定和辨析本文研究所使用的“重绎”及相近概念。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以张爱玲后期创作为关注重点,梳理跨时空重绎现象所涉及的四组文本及两两间的重绎对应关系,为下一步论述做铺垫。第二章,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重绎前后的故事内容、文本风格、价值取向和艺术反响差异四个向度出发,对小说跨时空重绎的具体方式及特征展开探论。第三章,结合相关史料,从艺术批评、社会交往、创作困境等客观因素和经典意识、传统文学、怀旧心理等主观因素两方面出发,全面探究促发张爱玲此举的诱因。第四章,在前三章论述基础上,以生命意义、个人价值观、疗愈精神创伤和反拨“五四”文学传统为线索进一步阐发跨时空重绎行为的深刻意义。第三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引申出张爱玲小说跨时空重绎现象对现下的有益启示及“张学”研究空间的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