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左心室附壁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迄今的研究大多认为其发生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重塑、高凝状态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作为两项较易获得的炎症相关临床指标,目前的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的升高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降低均能较为可靠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同时,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the ratio of 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CAR)作为一项反应炎症的复合指标,已在心血管病以外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CAR与LVT的发生是否有相关性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nt-MI)患者发生 LVT 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测得的CAR对1年内发生LVT的预测价值,从而说明炎症反应在LVT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09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1095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nt-MI)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及门诊复诊情况,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最终符合纳入标准且住院期间的病史资料及心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心脏超声资料完备的患者共170例,根据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1年内是否形成LVT分为LVT组(32例)和无LVT组(138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血液指标(包括CRP、ALB等)、心脏超声参数、治疗用药、冠脉造影结果,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L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CAR水平与LVT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验CAR值对Ant-MI患者发生LVT的预测价值。结果1.本研究最终共纳入17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7例,女性33例,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分为LVT组(32例,18.82%)和无LVT组(138例,81.18%),其中71.88%(n=23/32例)的LVT发生在AMI后的前1个月,28.12%(n=9/32例)的LVT在心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时由TTE检查发现。LVT组的年龄、CRP、CAR、血尿酸、血肌酐水平、BNP、D-二聚体、左室舒末内径、合并室壁瘤比例、术后血流TIMI<3级及Killip分级>2级比例均高于无LVT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VT组的CAR明显高于无LVT组[41.84(21.20,52.03)vs 8.58(3.72,24.04),P<0.001];LVT组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P2Y12受体抑制剂使用替格瑞洛占比低于非LVT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PCI/CABG史、外周血管疾病史、脑卒中/TIA史、及住院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水平、术前血流TIMI0级比例、三支病变、及心梗药物治疗(GPⅡb/Ⅲa、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应用)上,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上述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壁瘤(OR=4.689,95%CI 1.15-19.17,P=0.031)、CAR(OR=1.017,95%CI 1.002-1.03,P=0.025)、LVEF≤40%(OR=4.703,95%CI 1.12-19.81,P=0.035)与 LVT 的发生呈正相关,是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急性心梗后合并室壁瘤、LVEF≤40%,CAR值高均与LVT的发生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双联抗板药物中P2Y12受体抑制剂选择替格瑞洛(OR=0.093,95%CI 0.009-0.98,P=0.048)是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发生LVT的保护因素。3.通过CAR值中位数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可见CAR处于中值以上(CAR>11.67)的患者组在Ant-MI后1年内发生LVT的比例更高[27(31.8%)例vs 5(5.9%)例,P<0.001],用二分类的CAR代替连续的CAR值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后,CAR水平高于中位数(即CAR>11.67)亦是L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与LVT的发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OR=5.06,95%CI 1.15-22.28,P<0.05)。进一步绘制 ROC 曲线分析:CAR预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1年内发生LVT的曲线下面积为AUC=0.777(95%CI 0.689-0.865,P<0.001),即CAR对LVT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截断值为20.695时,CAR值预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1年内发生LVT的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74.6%。结论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LVT的形成大多发生在心梗后1个月,部分迟发性血栓可能出现在心梗3个月以后乃至1年。2.对于首次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CAR升高及心梗后合并室壁瘤、左室功能不全(LVEF≤40%)是心梗后1年内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双联抗板药物中P2Y12受体抑制剂选择替格瑞洛与LVT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是LVT的保护因素。3.CAR值对于首次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发生LVT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若急性前壁心梗患者CAR值高于20.695,可能预示着该患者发生LVT的风险较CAR值低于20.695的患者风险高。作为临床上较易获得的血清学指标,CAR可作为该人群心梗后发生LVT的早期预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