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索近30年来研究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临床文献,探究其处方用药规律,同时基于文献的现代研究方法得出新处方,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新方重拟并应用于临床,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1.文献研究:本文从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及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1989年01月~2019年01月期间发表的中医方向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文献中的处方用药进行研究分析。2.临床观察: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中药新方,对照组口服妇炎舒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1.文献部分:从搜集到的610余篇文献中整理出符合标准的文献总计219篇,202首方剂,共包含中药187味,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四气统计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统计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统计以肝、心、脾经为主。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6组,关联规则43条,核心组合26组,聚类新处方13首。2.临床观察部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存在差异(P<0.05),治疗前后局部体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局部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局部体征积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湿热与瘀血胶结,阻滞气机,治疗以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为要;所得新处方在临床上辨证加减运用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改善盆腔微循环状态。
方法:1.文献研究:本文从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及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1989年01月~2019年01月期间发表的中医方向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文献中的处方用药进行研究分析。2.临床观察: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中药新方,对照组口服妇炎舒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1.文献部分:从搜集到的610余篇文献中整理出符合标准的文献总计219篇,202首方剂,共包含中药187味,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四气统计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统计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统计以肝、心、脾经为主。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6组,关联规则43条,核心组合26组,聚类新处方13首。2.临床观察部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存在差异(P<0.05),治疗前后局部体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局部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局部体征积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湿热与瘀血胶结,阻滞气机,治疗以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为要;所得新处方在临床上辨证加减运用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改善盆腔微循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