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入消费社会之前,物质资源不丰富,人类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在这个阶段,一个产品的物理上的使用价值,以及这个产品的特点和属性最为被人们所关注。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生产社会被消费社会所取代。在消费社会中,生产相对过剩,为了维护正常生产,并刺激更多生产,统治者希望通过鼓励消费来拉动更多产品需求。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则更为受到关注。长期以来,消费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存在于各个阶段的社会中。现在,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甚至是文化现象。因此,在消费社会中,人的消费问题和消费行为越来越被受到关注。这种新型的重视物品符号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消费观念会如何对人们造成影响,以及将对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均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在消费社会属性下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指出消费这一行为对人的全面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助于研究消费社会下人的行为特征,也有助于帮助人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消费社会的现象,并详细解释了消费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了不同哲学理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对于工业文明下的人的消费异化问题,顶尖级的哲学家十分关注,首先是因为消费社会的组织关系模式已经与生产型社会的组织关系模式大为不同,社会不再是生产人员单一决定生产要素来供应消费者,而是消费者也决定着生产者应该生产何种商品。其次,因为消费观的不同恰当而产生的消费异化,使人们错误地认为通过消费可以解决精神问题,可以实现自由,但实质却导致了社会的政治矛盾被稀释、地球资源被破坏等。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消费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包括引发理性思考的缺失,导致人的个性消失,主体性丧失和引发地球资源的破坏等问题。研究了消费社会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消除消费异化现象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构建合理的消费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建议,包括探索建立科学的消费社会的运行机制,利用国家、社会,媒体等多方力量对群众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加强对不良消费行为的约束,避免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文章认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是当前社会各界应积极加强分析和探索的方向,以此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消费观打下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