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的军事典籍,成书于春秋末期。该书总结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经验,强调“慎战”、“知道”等军事思想,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一些重要规律,对后世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来被称为“兵经”,其著名作者孙武被称为“兵圣”。该书流传已两千多年,从17世纪开始陆续出现了英、法等各种语言的译本,但是让人非常遗憾的是,出于文化背景、翻译目的等方面的不同,这些译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误译现象。本文试图运用阐释学的一些观点对贾尔斯和林戊荪这两个著名的汉学家的《孙子兵法》译文进行分析,指出其误译的部分及原因,目的在于使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误译这一现象,并对后人研究《孙子兵法》提供更好的视角和借鉴。阐释学是对于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科学,因为其对翻译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被广泛应用到翻译研究中。阐释学提出的许多概念如“前理解”或“偏见”、“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等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现代阐释学家海德格尔,一个人的“先行具有”、“先行看见”和“先行把握”构成他的“前理解”或“偏见”,译者在诠释文本时深受“偏见”的影响,与此同时,翻译是一个原作者视域和阐释者视域不断融合最后融合成一个新的视域的过程。除此之外,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因为人们的理解总是处于历史的变化中。但是与此同时,以上这些条件也为误译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该论文从阐释学角度对《孙子兵法》两个英译本进行误译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该书的作者及其生平;第二章中作者介绍了曾经出版过的《孙子兵法》影响较深远的英译本,并研究了曾对这些英译本进行过研究的论文的情况;在第三章中,作者在介绍了阐释学的发展之后将其应用到文学误译研究中;第四章是针对贾尔斯和林戊荪翻译的《孙子兵法》的译本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并用阐释学理论对其进行解释;第五章总结了该论文并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于后来研究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