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灵芝意象与题材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oddrago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芝本是一种具有医药价值的真菌类生物,现代科技已经对它的医疗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古代社会中,灵芝的文化意义却远大于它的医药价值。灵芝被认为是一种能够长生延年的仙药,还被认为是一种能够预示吉祥的瑞草,仙药与瑞草构成了灵芝文化的两大基本内涵。由于古代人们对长生和祥瑞的追求,中华大地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灵芝文化浪潮。随着古代灵芝文化的发展,灵芝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和题材进入到了文学书写领域,从先秦以至于明清,出现了众多的灵芝文学作品。本课题以古代文学中灵芝意象与题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灵芝名物考论、灵芝文化的形成等重要问题,论文主要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灵芝名物研究。灵芝名物问题极为复杂。首先,表现在灵芝概念古今并不相同,现代灵芝概念狭义多指赤芝物种,广义多指灵芝菌科;古代灵芝概念较为宽广,狭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灵芝菌科,广义不仅包含灵芝菌科,还包含一些非真菌类神话植物和矿石物质。其次,表现在古籍记载的灵芝别名众多,灵芝常用别名有菌芝(芝菌)、三秀、芝英、芝草等;灵芝另有一些其他别名,如苬(芝)、科名草、木椹、菌蠢、寿潜、希夷、瑶草等;还有一些以“芝”字命名却并非指灵芝的名称,如土芝、地芝、水芝、泽芝、芝麻等。最后,表现为人们对“芝兰之室”典故的误解,秦汉时期“芝兰”中的“芝”并非指灵芝一类真菌,而应该是“芝”通“芷”,指白芷一类植物。第二章:灵芝仙药与瑞草地位的奠定。中国灵芝文化起源于先秦,仙药与瑞草是灵芝文化两大基本内涵,这两种内涵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并最终确立于两汉时期。灵芝仙药内涵可以追溯到战国后期,它的形成与灵芝自身的滋补作用和楚巫文化关系密切,秦汉时期经过多次帝王寻仙问药的推动,最终在汉代确立了灵芝的仙药地位。灵芝的祥瑞内涵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灵芝瑞草内涵本质上是从其仙药内涵生发而来,加之西汉特定的天人感应思潮,灵芝由仙草走向瑞草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必然性是寓于偶然性之中的,灵芝祥瑞内涵的直接起因是元封二年甘泉宫产芝事件,甘泉宫乃武帝祭天场所,此处产出灵芝仙草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武帝以后的汉代帝王皆以灵芝产出为祥瑞,最终使灵芝瑞草内涵在汉代确立。汉代以后灵芝文化继续发展,并于唐宋时期达到一个高潮,但就其文化内涵来说,并未越出汉代仙药与瑞草的格局。第三章:灵芝意象与题材发展历程。灵芝意象与题材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先秦两汉为灵芝意象与题材的始发期:灵芝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和题材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灵芝意象开始具备基本内涵,灵芝专题赋咏开始出现,此时作家作品数量有限。魏晋南北朝是灵芝意象与题材的发展期:灵芝意象开始被广泛使用,曹魏时期用灵芝意象表现延年远游的追求、两晋时期用灵芝意象表现修仙游仙的向往、南北朝时期用灵芝意象表现山水宴游的美好;此时灵芝专题赋咏以诗歌为主,作品数量虽然不多,艺术水平却值得关注。唐宋时期是灵芝意象与题材的成熟期:灵芝意象的隐逸内涵在唐代基本定型,可以用来表现道士隐逸、文士隐逸、僧人隐逸,还兴起了象征隐逸的典故传统“四皓采芝”;灵芝意象的祥瑞内涵在宋代基本定型,并可以用来表现政治祥瑞和民间祥瑞,这两点标志着灵芝意象的成熟。灵芝题材在宋代出现了诗歌、辞赋、散文三体并秀的局面,名家名篇突起,艺术水平突出,标志着灵芝专题赋咏的成熟。元明清时期是灵芝意象与题材的延续期,元曲中的灵芝意象既有隐逸高雅的一面,也有低俗泼辣的一面;明清小说或直接把灵芝作为重要描写内容,或把灵芝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明清诗文中的灵芝题材作品众多,诗歌中灵芝题画诗较为突出,散文辞赋亦不乏名篇佳作。第四章:灵芝审美形象与意蕴研究。灵芝审美主要是由形象审美与意蕴审美两者构成的,灵芝审美大致经历了先秦“物质实用时代”;汉魏六朝“形象审美时代”;唐宋明清“意蕴审美时代”等三个阶段,并表现出意蕴审美重于形象;形象想象重于实物;审美因袭重于创新等三个审美特性。就灵芝形象审美而言,古籍记载中主要包括其四种审美表现:灵芝整体形象及其根、茎、叶、花审美;灵芝的颜色与光泽审美;灵芝香味审美;灵芝动态之姿、静态之姿及风雪中灵芝姿态审美。就灵芝意蕴审美而言,古籍记载中主要包括灵芝比德审美与灵芝寄意审美两种,灵芝比德可分为:帝王之德;孝子之德;贤士之德等三种;灵芝寄意可分为:仙隐之意;长寿之意;吉祥之意等三种。此外,灵芝意象组合也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式,文学作品中灵芝常见的灵芝意象组合有四种:表现君子品行的“芝兰”、“芝艾”和表现仙居隐逸的“芝桂”、“芝朮”。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要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元素化合物知识"氨"一节为例,教学设计凸显自主探究与发现式教学思想,并附以过程实录及课后反思,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
为保障工人的安全,对工人是否穿着工作服进行检测与跟踪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均值漂移算法中颜色直方图对工作服特征描述不准确、固定核窗宽不能对尺寸逐渐增大的目标进行有效
随着大数据方法的广泛应用和量化投资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试着将大数据方法与股票市场预测结合起来,而指数走势预测无疑是最有实际意义的分析课题,不仅能用于市场大势研判,还有便捷的套利方式。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大量研究表明,集成类算法在金融市场预测方面的表现显著优于单一分类器的预测表现。但目前大多数基于集成算法的指数走势预测研究往往只关注技术指标,而忽视了各国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作用以及各大类
本文分析了安全性评价的发展进程,结合相关学科详细分析了安全性评价的特性。介绍我国了燃气发电企业的发展及安全管理特点,指出燃气发电企业开展安全性评价的意义。通过天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番茄的品质逐渐备受消费者的关心,良好的品质需要果实具备优良的口感、较高的商品特性与较好的营养价值。番茄果实品质发育是一个十
在新课程中,初中思想品德的目标结构有了新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凸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要位置。从思想品德目标结构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新课程体现
<正>金秋九月,岁物丰成。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第一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单位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正以扎扎实实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实证检验信息接触偏好对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采纳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机制。对9省470个农村居民样本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人际交往偏好在政策采纳过程
当前,“写作难”是国内中小学语文教学遭遇的难题之一。写作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必备教学材料,在教材中占据中心地位。对教科书写
“齐梁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特殊诗体,古今学者对它的声律作过许多研究,但关于其体貌的讨论则相对较少。本文以明清时期齐梁体的接受和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展开讨论之前,第一章对“齐梁体”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界定。首先使用统计方法,通过统计齐梁体诗歌单句中的上去入三声均配情况,证明了梁中后期是齐梁体由安排四声向平仄相对转换的节点。其次通过对齐梁体诗歌体式的研究,揭示齐梁时期“古体”与“新体”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