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已不适应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政策背景之下,适时开展有关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研究和实践将极为有力推动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为此,展开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探讨,以期促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研究和实践的开展。
目前针对农村居民点的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整理潜力和模式研究,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宅基地流转及用地产权问题研究等方面,尺度大多以县级行政单位为主,探讨农村居民点的选择、变迁与外部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等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科学体系,为以后农村居民点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从农户角度探讨内部因素(如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构成、收入、职业等)与居民点区位选择的定量研究还比较缺乏,对农村居民用地选址意愿和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也只有零星研究。
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实地抽样调查法、多分类Logistic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综合农民意愿调查(NY)和农村居民点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TY)相结合,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条件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进行空间分析,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以重庆市潼南县八角村为重点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定量刻画了研究区农户对居民点用地选址的整体需求,定量测算评价了农村居民点刚地适宜性,设计了科学规划居民点用地选址的方法路线。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及方法。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辨析相关概念,对国内外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变化趋势及变化驱动力研究,用地布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用地选址及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行了综述。
第三部分:研究区域与数据处理。介绍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及处理。
第四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阐述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一般影响因素,再结合农户内部经济结构差异化分析,运用多分类Logistic方法探讨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居民点用地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五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及规划选址确立。运用农户意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即NY-TY空间分析技术路线,最终确立居民点用地选址规划方案。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简要概括了本研究的结论,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