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s_gig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AMI)少见但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2%-2.0%,死亡率高 90%,多见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2周,多数患者发生于AMI后的2天内。VSR一旦发生,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目前VSR治疗方案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内科介入封堵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可改善心功能,但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提高。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内科介入封堵成为可选择的方案,但由于大多是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收集患者资料,分析AMI合并VSR患者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情况,为AMI合并VSR的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循证支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63例作为病例组(VSR组)、同时期内(发病时间7±5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189例作为对照组(non-VSR组),比较一般情况资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分析AMI合并VSR的患者临床特征和其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跟踪随访AMI合并VSR患者1年生存率,分析影响患者1年生存率的因素。结果1.基线资料对比:与non-VSR组比较,VSR组患者的年龄偏大(68.9±8.0VS.60.8±12.1),女性患者比例较高(54.0%VS.17.5%,),以单支血管病变比例较高(30.2%VS.16.4%),且病变血管多累计前降支血管(77.8%VS.46.0%)。两组对比发现年龄(t=5.017,P<0.001)、性别(Z=32.265,P<0.001)、病变血管数(χ2=5.622,P=0.018)、病变血管(χ2=19.966,P<0.001),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辅助检查资料对比:VSR组入院时血红蛋白(121.8±18.3VS.132.3±17.3)、ALB[35.9(33.8,38.9)VS.39.4(37.1,41.9)]、LVEF[53.0(45.0,57.0)VS.56.0(48.0,61.0)]较低,WBC[11.8(9.2,14.9)VS.7.5(6.1,9.7)]、血清肌酐[88.0(67.0,109.0)VS.73.0(63.5,85.0)]、NT-proBNP[2960.0(1659.0,7351.0)VS.786.0(312.5,1973.0)]、LVESD[37.0(34.0,42.0)VS.35.0(32.0,39.0)]较高,两组对比发现 Hb(t=4.104,P<0.001)、WBC(Z=6.932,P<0.001)、Alb(Z=5.030,P<0.001)、Cr(Z=3.526,P<0.001)、NT-proBNP(Z=7.292,P<0.001)、LVEF(Z=2.952,P=0.003)、LVESD(Z=2.327,P=0.02),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P<0.001,OR=15.216,95%CI:5.1 3 3~45.1 10)、女性(P=0.020,OR=2.750,95%CI:1.1 7 6~6.4 3 1)、WBC>10*109/L(P<0.001,OR=10.843,9 5%CI:4.447~26.43 8)、Alb<30g/L(P=0.023,OR=3.056,95%CI:1.167~8.001)、NT-proBNP≥3500 ng/L(P=0.001,OR=4.936,95%CI:1.924~2.661)是心肌梗死发生室间隔穿孔相关危险因素(O R>1,P<0.0 1 或 0.0 5)。4.通过对比VSR组术后1年存活组(37例)与死亡组(26例),发现入院时WBC(10.0±4.4VS.12.4±4.4)水平较低,LVEF(53.0±7.2VS.48.8±8.8)水平较高,介入治疗比例较高(91.9%VS.57.7%),发现 WBC(t=2.119,P=0.038)、LVEF(t=2.100,P=0.04)、是否行介入治疗(Z=10.333,P=0.001),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龄≥65岁、女性、白细胞升高、低蛋白血症、NT-proBNP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相关危险因素。2.白细胞计数、左心室收缩功能和是否行介入治疗是影响术后1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病变血管通常位于前降支,往往合并低血压、心衰,需要使用MCS进行生命支持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
其他文献
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脑小血管和脑实质受累的、以反复脑卒中发作和血管性认知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NOTCH3基因突变引起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
学位
目的探讨一体化18F-FDG PET/MRI颅脑显像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致痫灶检出敏感性及定位准确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难治性颞叶癫痫并于发作间期行一体化18F-FDG PET/MRI颅脑显像患者,经多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放射科、核医学科等)会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定位于一侧颞叶并明确致痫灶的患者在颅内皮层脑电指
学位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其他亚型。食管癌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和文化差异,在一些亚洲国家尤其是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很高。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但食管癌早期梗阻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出现梗阻症状即被诊断为晚期,多数病例已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极差。全身化疗在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缓
学位
目的:高血压是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公认风险因素。高血压的诊断、评估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仍多采用诊室血压,诊室血压的测量对于高血压的管理非常关键。大量研究显示血压的波动性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所以认识血压波动特征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影响诊室血压波动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诊室血压测量次数及取值方法对诊室血压分级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因高血压在河
学位
研究背景:宫颈机能不全是妊娠中晚期复发性流产和早产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反复的流产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伤害和痛苦,而早产有导致新生儿死亡或残疾的风险,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可取得比紧急宫颈环扎术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更好的妊娠结局。非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和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两种预防性宫颈环扎手术方式
学位
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均是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来二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糖尿病(DM)可引起血管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公认风险因素。众所周知,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或发病率增加2至4倍。全世界的糖尿病
学位
一、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代谢性骨疾病,以骨量减少为特征,容易造成骨折等风险,常隐匿发病于绝经后女性群体中。据中国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统计,到2030年我国50岁以上妇女将增加到2.8亿以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若发生髋部骨折,三年后致死率高达20%,因此,绝经后女性的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目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根本原因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一
学位
背景:新生血管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病理基础,它源于现有的血管系统,在缺血、缺氧的环境下被刺激生长,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不遵循正常的血管方向,它会侵入玻璃体腔,最终导致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进视网膜血管生成的主要因素,因此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已成为针对眼底新生
学位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病情晚期容易发生僵硬固定的胸腰椎后凸畸形,典型的畸形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小或消失、胸背部后凸增大、头颈部前倾,部分患者合并颈椎强直,髋关节活动受限等,导致患者站立、行走、平视等活动功能受限,脊柱截骨术是目前矫正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脊柱截骨的方式,截骨部位和程度与术后矫形的效果密切相关,单纯经验性截骨往往不能获得理想
学位
研究背景:纤维脂肪血管异常(FAVA)是2014年由波士顿儿童医院的Alomari等人最早提出来的一种脉管畸形类疾病,组织学表现为纤维脂肪组织的过度增生,同时伴有特征性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VM),临床上以疼痛、肿块及功能受限等为主要表现,比较少见。通过“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纤维脂肪血管异常”、“FAVA”“法瓦病”关键词。截止到2022年2月,发现国内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