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地效应向来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的震害调查和理论研究表明,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有显著影响。强震动观测记录提供了定量分析场地效应的基础,而宏观震害调查则提供了研究场地效应最直观的认识,将两者结合即可更有效的研究场地效应。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中,我国数字强震动台网捕获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主余震加速度记录;同时,在地震发生半年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的强震台站调查小组进入震区,针对强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周围建筑物的震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并根据台站周围的局部地形布设地脉动观测点,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地脉动观测,取得了丰富的考察资料,这为研究汶川地震的场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观测数据。因此,本文以上述资料为基础,对汶川地震的场地效应展开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与取得的结论如下:1.利用地脉动数据的水平向傅里叶振幅谱的相对参考点谱比法,研究了斜坡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结果表明,斜坡地形对地震动产生了明显的放大作用,且这种放大作用随观测点离坡底的垂直距离增加而增大,在斜坡的平台部位达到最大,此外位于平台边缘观测点的放大作用要略大于平台内侧的观测点。2.采用相对参考点谱比法,结合地脉动观测记录,分析了河谷阶地地形对强震动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谷阶地地形会对不同频带范围内地震动呈现出放大或缩小作用,在高频部分表现显著,而且受河谷阶地下部土层地质环境复杂的影响,随着阶地级数的增加,地震动反而可能会产生缩小作用。利用汶川余震记录的HVSR曲线和地脉动记录的FASR曲线,研究了上述地形台站周围的场地特征。结果证明,这两种方法对于确定场地的卓越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研究了不同的强震动数据的处理方法对场地特征结果的影响。探讨了对截取的P波和S波数据进行Taper预处理的必要性,并研究了不同带宽的Parzen窗的平滑效果对FASR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带宽为0.5Hz的Parzen窗足以满足我们对FASR曲线光滑程度的要求。通过对比全时程、P波、S波三者各自的FASR曲线与全时程HVSR曲线之间的异同,发现它们与HVSR曲线的相似程度S波>全时程>P波,且全时程和S波的FASR曲线与全时程HVSR曲线得到的场地卓越周期比较一致,而P波的的结果差别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