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结直肠癌病例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演变情况,以期为中医药参与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试图寻求结直肠癌中医证型的客观依据,缩小辨证的主观差异,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18年0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消化系肿瘤外科、普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住院患者100例及其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并在2名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结直肠癌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得出结论。结果(1)临床资料分布情况:在100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为1.70:1,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61.81±9.70岁,年龄>60岁的患者最多,占总人数的56%。行开腹手术的有53例,微创手术的有47例。直肠为本次研究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占总人数的40.0%,其次为左半结肠(36.0%)和右半结肠(24.0%)。从病理特征来看,本研究以溃疡型(67.0%)中分化(78.0%)普通型腺癌(74.0%)为主。病理分期以ⅡA期、ⅢB期患者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7.0%、34.0%。(2)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本研究中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各证型例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内蕴证35例(35.0%)>瘀毒内阻证29例(29.0%)>气血两虚证18例(18.0%)>脾肾阳虚证11例(11.0%)>肝肾阴虚证7例(占7.0%),总体上术前实证多于虚证。术后各证型例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血两虚证34例(34.0%)>瘀毒内阻证21例(21.0%)>湿热内蕴证20例(20.0%)>脾肾阳虚证17例(17.0%)>肝肾阴虚证8例(8.0%),术后以虚证多见。与术前比较,术后湿热内蕴证明显减少,而气血两虚证明显增多,其余证型无明显变化。从虚实来看,与术前比较,术后实证明显减少,虚证明显增多。(3)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性别(P=0.248>0.05)、年龄(P=0.430>0.05)与实证、虚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2)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P=0.424>0.05)、大体分型(P=0.958>0.05)、分化程度(P=0.556>0.05)、组织学类型(P=0.230>0.05)、TNM分期(P=0.912>0.05)与实证、虚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3)虚证组肠癌患者CD3+、CD4+、CD8+T细胞绝对计数低于实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1)本研究中结直肠癌以老年患者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的比例相当。直肠为本次研究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以溃疡型中分化普通腺癌为主。病理分期以Ⅱ期、Ⅲ期患者较多。(2)本研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中医证型实证多于虚证,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较为少见。术后中医证型以虚证多见,主要为气血两虚证。与术前比较,术后实证明显减少,虚证明显增多,其中,湿热内蕴证明显减少,气血两虚证明显增多。(3)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与实证、虚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TNM分期与实证、虚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5)实证与虚证的结直肠癌患者与免疫功能之间具有相关性。结直肠癌虚证患者较实证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存在紊乱,免疫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