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汉代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最初的对于统一帝国范围内发现的各类物质资料的整理,到各个专门领域内研究的深化和开拓,进而转入汉文化的一致性与区域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近年来,对于汉文化考古学基本面貌形成的探讨逐渐增多,由于探讨区域汉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机制的需要,区域汉文化考古学面貌的总结日益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本文以山东省域内发现的汉代墓葬资料为基础,在明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墓葬形制、随葬品分析为主要手段,以建立墓葬为中心的分期和分区为主要途径,概括出山东地区汉文化的基本面貌。并通过与其他地区汉文化的初步比较,概括出本地区汉文化的形成及发展阶段中具有共性和特性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一、绪论。内容包括山东地区汉墓的研究背景、研究简史、相关概念的廓清以及本文研究思路。汉墓的研究一直是汉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随葬品类型学分析、墓葬形制分类。随着资料的日益增多,内涵的日益丰富,汉墓研究的角度和思路都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化。本文就是在借鉴这些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山东地区汉墓的基础性研究的。二、第一章:山东地区汉代墓葬形制的划分。内容包括墓葬形制分类概念的确定与说明,对模糊概念的廓清,并分两节分别对山东地区的椁墓、室墓进行了形制分类。注重了对墓葬内空间因素、空间布置因素在形制分类中的影响作用,提出了过渡型横筑室墓、多轴线多配置室墓等分类现象。将墓葬形制分类导向置棺空间、置物空间的区分及其关系分析的领域,为我们理解整个汉文化区域内“汉制”的形成打下基础。三、第二章:山东地区汉墓的分期和断代。内容包括主要墓地的时代区分、出土陶器的类型学分析、以汉墓为中心的汉文化分期。主要以随葬品分类、墓葬形制分类结果为依据,建立各类特征的时间序列,总结阶段性特征及联系,区分不同的发展阶段,概括墓葬为中心的考古学汉文化的演变。四、第三章:山东地区汉墓的分区。内容包括鲁北地区、鲁南地区及胶东区域的汉文化特征与形成过程论述。在随葬品分析、墓葬形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鲁北与鲁南两个分布区的概念,明晰各区特征和发展脉络。以此为基础展开比较研究,对西至中原地区、北至冀中、南至徐州的黄河下游的东方地区的汉墓面貌进行分区域对比分析,总结互相影响的程度和途径。五、第四章:结论。总结山东地区在汉文化形成与转变阶段的基本面貌,总结出“汉制”形成历程在本地区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对广东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以“竹文化”为主题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和总结,从中梳理出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使两者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根本性质,是公共行政发展的永恒目标。现实政治生活中,行政公共性的缺失却是长期和普遍的现象。公共精神的确立、权力制约制度的建立、公民的参与和监督
原始洪荒时代的人们因无法解释人类的由来,便通过想象寻找自己最原始的祖先。在氏族形成过程中,他们常常以一种与生活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该氏族的名称或特殊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涉及预测、决策、分解、日常控制、考核的系统性工程,是实现企业内部机制与市场对接的关键。近代预算管理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其在国外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长篇古体叙事诗《长恨歌》以其独特的文学审美韵致感染着世世代代的读者。事实上,《长恨歌》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文学领域,辐射到了文化的多个层面。《长恨歌》作为一个突出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作为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笔者十分关注课堂教学。通过观察发现在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正>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部分中药材资源珍贵或紧缺,要求其发展遵循资源永续利用原则目前,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和复杂化,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外的事务所不断涌入我国,其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得到了很多国
<正>本刊讯日前从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我市农产品出口势头强劲,仅前两个月就出口952批次,金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0%以上。更可喜的是,我市农
氧化锌(ZnO)非线性电阻片是电力避雷器的核心工作元件,其微观电流分布的非均匀性导致其冲击能量吸收能力的下降.文中建立了基于二维沃罗诺网络(Voronoi Diagram)的Z nO非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