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峰山陆内复合构造系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川东南-湘鄂西地区位于该系统的西界,对于川东南-湘鄂西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是深入研究雪峰山陆内复合构造系统的基础,同时川东南地区是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研究其构造特征和演化对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构造地质学和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等为基础,综合应用野外地质考察资料、地震剖面资料和钻井资料,将野外实测剖面、浅表地质剖面与地震剖面结合分析川东南构造带和湘鄂西构造带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并应用运动学分析方法建立动态的构造运动学模型分析其构造演化特征,探讨川东南构造带与湘鄂西构造带的构造关系。同时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实验分析来进一步厘定川东南地区的构造变形时间。川东南褶皱带及湘鄂西西北部在燕山期以来主要经历三次抬升:在约89Ma达到最大埋深并进入缓慢抬升阶段,在约28Ma进入快速隆升阶段,在约20Ma隆升速率减慢。川东南大部分地区白垩系及新生界的沉积都被剥蚀。川东南构造带划分为四个褶皱带,主要受4套滑脱层控制:基底前震旦系变质岩滑脱层、深部寒武系泥页岩和膏岩滑脱层、中部志留系泥页岩滑脱层和浅部三叠系嘉陵江组膏岩滑脱层。四个褶皱带的所有背斜的构造均可划分为浅层构造层、中层构造层、深层构造层和基底构造层。川东南构造带各层的缩短量不同,川东南地区空间收缩变形最大达到四分之一,最小为七分之一,大部分地区的空间收缩变形为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四个褶皱带的背斜构造变形时间为晚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构造变形主要受到晚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湘鄂西构造带垂向上主要发育三套滑脱层,分别是震旦系的滑脱层和前震旦系的两套滑脱层。湘鄂西地区的向斜和背斜构造的形成时间主要是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湘鄂西构造带褶皱形态为隔槽式褶皱形态,而过渡带褶皱形态为等宽箱状褶皱形态,川东南构造带褶皱形态为隔档式褶皱形态,这三个相邻褶皱带的褶皱形态为褶皱形态发展的不同形态阶段。川东南地区存在着多期次多层滑脱变形的特征,川东南-湘鄂西地区处于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推覆构造受到南东-北西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下沿滑脱层滑动,从南东向北西发生递进衰减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