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而近代中国大学在引导青年学生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辐射”带动广大民众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前沿阵地。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自由民主学风的形成和“尊西崇新”校园风尚的构建为马克思主义进入近代中国大学提供了场域条件。新式学生群体的出现以及学生群体集体身份的认同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近代中国大学的主体因素。五四前后社会思潮的演变作为一种思想的导引,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早期在大学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近代中国大学,首先经历了以先进知识分子的早期探索、进步社团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导引、思想论争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等为标志的导入时期;在1923至1927年经历了以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入工农以及构建早期传播的组织形态为标志的拓展时期。1927年以后,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则进入曲折时期,展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内容各有侧重。在初期主要以剖析各派社会主义、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刊布学生运动的信息,总结学生运动的策略等为主。进入拓展时期,理论的传入则以阶级斗争的有关问题、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进行世界革命的有关问题、建立革命联合统一战线等理论为主。在大革命失败后,近代中国大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又以党组织的建立理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内容为主。纵观马克思主义早期在大学的传播过程,传播主体由个体向组织转变、传播内容的选择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传播渠道的差异性、传播环境的可塑性成为其主要特点。而构建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依托“现实”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整合宣传媒介拓宽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依托受众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策略的选择性和针对性;重视宣传加强对日常生活领域的多元渗透也成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大学传播的重要经验。面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事业,需着重通过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双向互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相统一、日常生活领域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
其他文献
时代在发展,当代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已经成为教师
食品卫生与营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应用性并重的课程,是烹调工艺与营养高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需进行应用型课程建设。本论文从师资队伍建设
雄安新区气候暖干旱趋势将导致地表径流集聚减少,同时加之新区快速城镇化建设必然面临水安全问题挑战。本文秉承雄安新区建设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宜居"理念,从气候变
科技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了电力配网自动化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推动了我国电力配网的自动化,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电
目的:以我院3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形成病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对其特点加以总结,加深临床医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一所公办小学为个案观察、记录了“家校合作”长效管理制度实施前后的变化与成效。该学校从2008年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在社校、家
摘要:楷书产生于东汉时期,成于魏晋,精于隋唐,楷书的发展就形态而言,与其他书体一样,由“质”而“文”。书法创作总是在一定的审美理想地规定下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主体
分析了煤矿行业安全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岗位安全指南模式,并对岗位安全指南的编制原则、内容、应用、考核及持续改进内容进行了介绍,为煤矿提高培训的
自2004年以来,我们应用大黄利胆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男55例,女41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病程1-5d。均符合《默克诊疗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也是一种循环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本文对我市的水资源贮量及循环利用现状进行了动态、客观分析,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