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忽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副词专门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的一部分也可以修饰动词,以往的语法分析,对于如何区分副词和形容词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对于语义相近的副词、形容词做状语时的功能差异却尚未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突然”、“忽然”为考察对象,在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考察了语言事实,并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所收动词、形容词进行了系统归纳整理,并在CCL语料库中进行逐一检索,得到了具有足够覆盖面的可以直接受“突然”或“忽然”修饰的现代汉语动词词表(附录1)和形容词词表(附录2)。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简单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相关研究现状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到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内容。第二章先后考察了“突然”、“忽然”的修饰对象和句类选择的情况。通过分析语料,对“突然”、“忽然”在修饰对象和句类选择方面的一些异同情况做了详细描写。例如,从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上看,“突然”、“忽然”有共同之处,如它们都不排斥表示频率的时间副词,从时间轴上来说,“突然”、“忽然”通常用于过去,偶尔出现在将来时中,显著排斥现在进行时;二者也有相异之处,如“突然”与表示能力的“能1”和表示可能的“能2”的共现都比较常见,而“忽然”一般只与表示条件的“能3”搭配,且数量极少。从句类选择上看,“突然”、“忽然”多用于陈述句,一般不出现在祈使句中;而在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中,多数使用“突然”而不是“忽然”,如反问句,因其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包含情感比较浓烈,与“突然”的语义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而“忽然”表示的意义一般都比较客观,便不适合出现在这样的句子中,即使有时出现,情感的表达不如“突然”浓烈,甚至导致句子可接受性显著降低。我们的考察中对于“突然”“忽然”与某些动词、动词短语组配并非完全对立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量分析,希望能够为认识二者分工的倾向性提供切实可信的证据材料。第三章寻找造成句法差异的语义差异。我们发现“突然”带有“瞬时、非规划性、意外、程度、转折/对比”语义特征;而“忽然”带有“瞬时、非规划、变化、方式”语义特征。“突然”和“忽然”都具有的瞬时、非规划性的语义特征是二者在某些情况下能够互换使用的语义基础;而二者的语义差异是造成它们不能互换或互换后意义变化较大的原因。文中同时对二者的语义差异对动词选择和句类选择的限制做出了解释。第四章主要讨论了“突然”的主观性。“突然”带有的“意外、程度、转折/对比”三个语义特征是造成“突然”、“忽然”语法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突然”的这三个主要语义特征共同体现了它的主观性。也就是说,“突然”与“忽然”的语法差异主要是由“突然”的主观性引起的。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语。该部分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步骤和发现的一些规律。全文对“突然”“忽然”语义、功能的辨析、解释,综合运用了标记理论、认知语法等当代语言学理论、方法。附录部分给出了与“突然”、“忽然”组配的动词和形容词标注表,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及教学提供方便。
其他文献
<正>"职工书屋,使我们变得有追求了!""职工书屋,是提高职工素质和技能的‘贮备站’!"……这是已尝到有"职工书屋"甜头的西城区某单位职工对"职工书屋"发出的内心赞美。在北京
目的:对分别采用自体骨煮沸回植、异体冻存骨移植、成品钛支架植入及个体定制化钛下颌植入等四种不同方法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的外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综
<正> 栾书缶是传世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栾书缶最早见于著录是1941年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一书,其时名为(?)兄缶,并云双剑够藏有照片。1957年,双剑誃刊印《商周金文录
唐文中先生(1926.1—1999.4)是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之一,是第一至第五届(1985—1997年)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教近50年,主要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基本
第一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谱、睡眠质量、精神心理与生活质量调查目的: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并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及睡眠
艺术的传统魅力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沉淀,为人类不断发展与前行积蓄着无穷的文化力量,提供着无穷的文化营养,服饰文化作为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开启现代与未来的文明。现代
一、研究背景近二十年来,我国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存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己基本达到了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4和5。然而孕产妇与儿童的生存与健康仍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一
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的哲学范畴,是怀特海有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怀特海将和谐分为反对冲突、斗争,追求稳定的东方式的和谐与崇尚自由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共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在20世纪30年代探索形成了一种符合苏联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苏联模式是赶超模式、应战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