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是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新的经济现象,这种大量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区域的集聚,一方面使产业群平均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又使集群中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形成产业群的无形资产。随着区域产业的集聚,特定区域通过无形资产存量的变化,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对于产业集群及其集聚的研究可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的著述,他从分工协作的理论出发,并通过列举了一个关于扣针制造业的例子描述了产业集聚的现象;其后,马克思也在其《资本论》中从其分工与协作的角度分析说明了产业集群的内在原因,马克思指出,分工使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计划性、规划性,能够使“局部工人”终生从事某种固定操作,这有助于操作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劳动方法的完善和劳动效率的提高;马歇尔(Marshall,1890)也在其《经济学原理》中认为,产业集群是由各种大小不一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形成的组织系统,既相互独立又非正式联盟,拥有完全竞争型市场结构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克服了垄断市场结构中损害社会福利的弊端,实现两种不同类型的互补。因此可以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等级之间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同时,马歇尔论述了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外部经济,并说明了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对产业集群的影响,马歇尔认为,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时,可以通过垂直联系及时获得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通过水平联系可以借助分包商的生产能力、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等;韦伯(Weber,1909)则从集聚经济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他在《工业区位论》论述中考虑运输、劳动力成本的区位选择时,强调集聚经济的作用,企业通过集聚,可以获得分散状态下难以取得的经济效率,聚集产生的系统功能大于在分散状态下各企业所实现功能的总和;在产业集群及其集聚的研究方面,经济学家胡佛(Hoover,1929)认为规模经济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他认为,任何一种产业都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规模经济,即单个单位(工厂、商店等)的规模经济,单个公司(联合企业体)的规模经济和该产业在特定区域的企业集中的规模经济,这最后一层次的规模经济正是产业集群具有的规模经济;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科斯、威廉姆森(Williamson)、张五常(1983)、杨小凯(1999)则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及其集聚也作出了研究。从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来看,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主要是环境的不确定性、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他们认为,产业集群有助于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克服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和提高信息的对称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因此,从交易角度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