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结合超声微泡技术后,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各种相关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2、考察不同粒径的微泡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超声作用下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验证“连锁空化效应”过程中纳米泡所起的作用。
3、观察超声定位辐照微泡介导的药物释放对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探索一条新型、高效的肿瘤治疗途径。
方法:
1、所选用的微泡为自制的磷脂微泡(MB),细胞为结肠癌细胞系SW-620,抗肿瘤化疗药为盐酸拓扑替康(TOP)。考察超声(US)强度、药物是否与MB连用、MB浓度、超声激发下空化效应的后延作用等主要因素对细胞生存率与抑制率的影响。
2、采用定时静置的方法对微泡溶液进行分离,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其平均粒径,MTT法考察不同粒径大小的微泡对细胞抑制率的影响。
3、对荷瘤鼠进行分组处理,包括TOP组(单纯静脉给药组,不超声),US+TOP组(静脉给药组,且有超声作用),US+TOP+MB组(静脉给药组,给15%MB,且有超声作用)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结束后剖取瘤块测其体积、质量,计算抑瘤率。
结果:
1、优选的最佳超声条件为:超声仪的探头能量为0.6W/cm2,作用时间为10s。超声时所加微泡的浓度为15%H寸,空白组细胞存活率大于85%;而0.2μg/μl的药物剂量对细胞的抑制率为86.16%,远高于单独使用时的抑制率44.30%。在最佳的超声微泡条件下,TOP的药效远远大于单独应用和联合超声组(P<0.05)。超声后两小时之内给药对细胞的抑制率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
2、静置分离得到不同粒径的微泡:微米泡(MB平均粒径3.52um)和纳米泡(NB平均粒径546nm)。不同微泡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同,混合组(微米泡和纳米泡)>微米泡>纳米泡。
3、对比TOP组,US+TOP+MB组的肿瘤体积、重量、抑瘤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声定位辐照微泡组的肿瘤体积、质量最小,抑瘤率最大。
结论:
本论文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各种能加强这种作用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后延效应在非同步化给药过程中的意义,为解决临床上因不能即时给药的限制,提供一种更为便捷的超声介导的肿瘤治疗方法;同时,阐述了纳米级微泡在药物释放和吸收中所起的作用,证实了“连锁空化效应”假说的科学性。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相信超声微泡作为化疗药物载体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将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