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STEM教育的初中物理5E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以来,我国国务院与教育部先后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并指出要在中小学教育中进一步探索与发展STEM教育模式,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了应增强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以上能力均是STEM教育理念所倡导与培养的。然而,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中小学对STEM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STEM能力的教育与专业系列课程。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于自身定位不准,忽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过于看重课本知识的考试,缺乏运用实验方式对知识进行建构;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问题。针对分析得出的上述三类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本研究从剖析物理教学现状入手,梳理发现国外教育在学生STEM素养培养方面的先进教学经验,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做中学”作为理论基础,提出融合STEM教育与5E探究模式的构想。针对以上研究背景,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目的:1.进行融合STEM与5E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2.设计出融合STEM教育的初中物理5E探究式教学模式3.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学习探究意识。其次,本研究在探究融合STEM教育与5E模式过程当中,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融合并设计的教学模型,在“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的五环教学中赋予每一步的STEM教育含义,实现对STEM知识的“引入-集体建构-个体建构-迁移-内化”过程。在每一轮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效果,都促进其本身认知思维的横向与纵向发展,通过对知识的建构与加工,既促进知识本身内涵与外延加深的同时,也深化了知识的生成与迁移。然后,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融合STEM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研究选取了银川市某公办中学的两个平行班学生,采用准实验法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中进行模式不同的教学,实验明确了教学内容、目标与策略,进行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并制作了教学设计制作流程与教学评价方案。本研究将利用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进行评价,从量化角度出发:收集了研究对象实验前后的物理课程成绩、并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创造性思维能力、且在每节课后进行当堂检测并量化成绩;从质性角度出发: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访谈,并在每节课程中利用观察法记录学生课堂反应情况。最后,本研究分别选取不同教学策略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展开讨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前期准备和教学活动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案例阐述。通过对收集的实验数据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融合STEM教育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学习成绩的有增强效果,同时可有效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且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同,其中实验式探究策略效果最佳。虽然教学实验得到了一定成效,但本研究仍理性的分析当前实验过程的局限性,当前实验存在实验周期短、实验样本量小、实验论证角度少以及教学模式灵活性较弱等问题。希望在后续实验当中改善以上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调整。综上,本研究是将STEM教育与5E探究模式进行融合并使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初探,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该模式下的新思路。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抛砖引玉,为一线初中物理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新视角。
其他文献
合理、可靠的有限元模型直接影响到结构动态分析结果。检验计算模型中的不确定参数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传统的动态计算模型检验方法主要局限在频域范围内,即通过计算模型与试验模型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等模态参数来做相关性比较,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且计算工作量比较大。 本文以实际结构与计算模型在瞬态激励下的响应序列为研究对象,引入信息论中表达相互关联程度的互信息量概念,把振动
本文利用边缘裂纹位错模型的复位函数和奇异积分方程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反平面弹性中半平面多边缘裂纹问题及其相关的数值解法。 首先,由无限平面中点位错的基本解,通过在裂纹位置处放置分布位错来模拟半平面中边缘裂纹,提出了满足半平面边界自由的由分布位错密度表示的单边缘裂纹的基本解。此基本解由主要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将半平面多边缘裂纹问题看作是许多单边缘裂纹问题的叠加,建立了以分布位错密度为未知函数的C
边界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受到控制理论界的重视而得到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的是Burgers方程、KdV方程、KdVB方程以及KS方程的边界控制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类称之为KS方程的非线性发展方程,在区间(0,1)上通过边界反馈研究了KS方程的全局稳定性问题。通过Banach不动点原理和算子半群理论证明了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证明了KS方程在给定
非线性系统的分岔与混沌是当前国际上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在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对非线性系统的若干问题,运用非线性分析方法,探讨系统复杂性的机理,分析物理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影响,进而揭示其复杂运动的本质,为解决实际工程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如非线性建模、参数识别、故障诊断等等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Van der pol-Mathieu-Duffing方程在一、
本课题主要研究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应力集中问题中的应用及适用范围。文中首先对已有的应力集中外推方法作了简要概述,然后,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误差来源及精度检验标准。应变电测法是测量应力集中区最大应变值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可测点的值去推测不可测点的值,即通常所说的外推法。但在实际运用应变电测法时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同一问题,采样位置不同时,用GM(1,
学位
近年来,混沌控制与同步的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迅速成为混沌研究领域的重点。本文围绕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混沌控制和混沌同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混沌控制方面,本文对一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脉冲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在混沌同步方面,该文对一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混沌同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3.本文根据稳定流形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和同步的方法,称之为稳定流
本研究运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长途运输对马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运输前、运输16 h、运输后16 h 3个时间点采集马肛拭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运输应激对马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有显著影响。Alpha多样性显示马运输后16 h较运输前物种丰富度显著增高(P<0.05)。运输对马肠道菌群在不同分类水平上优势菌群组成分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
多方互动的区域教研共同体是在一定的共同价值观和愿景引领下,由高校专家、区域教研员和幼儿园教师参与,以"互助、协作、开放、共享"的共同体文化为核心,围绕具有一定情境性的研究主题,致力于解决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丰富成员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最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型组织。区域教研共同体对促进幼儿教师
期刊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类带有小扰动参数的非线性Schr(?)dinser方程的求解问题,讨论了自伴算子的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和完备性,介绍了寻求微分方程的近似解常用的摄动方法,并从带有某种扰动项的NLS方程出发,利用多重尺度的摄动方法得到了方程的零级近似方程和一级近似方程,通过对近似方程中算子的特征态的讨论,引入适当的“导出态”,建立了算子在L2空间的特征态的完备性。利用这种完备性,得到了近似方程中相应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