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区域经济学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由于区域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产品贸易、要素流动、知识和技术扩散等因素使得这些系统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决定了区域经济体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赖于本身生产要素的投入也依赖于其它区域的经济增长状况。本文旨在从地理空间出发,以空间计量的趋同模型为基础,对比新古典经济增长趋同模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过程及其形成原因。本文通过对1952-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1952-2004年,在省域空间层次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发生了绝对β趋同。1990-2004年,在市域空间层次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绝对β趋同。2.1952-2004年,在地理空间作用下,省域空间层次上的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分析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省域空间层次上受地理空间效应的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条件β趋同趋势。1990-2004年,在地理空间效应下,在市域空间层次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只发生了微弱的条件β趋同。3.在1952-1978年期间,对中国省域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起正面作用的因素有文教科学文化卫生事业费用的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储蓄率、国内贸易、市场容量、产业结构、政府消费支出、地理因素、政府优惠政策等;而从业人员就业情况、劳动力性别构成、基础建设、国际贸易、制度因素、城市化水平、交通运输对省域层次上的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不稳定。而在1978-2004年,对中国省域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起正面作用的因素有文教科学文化卫生事业费用的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基础建设、储蓄率、国际资产、农村住宅情况、制度因素、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地理因素和优惠政策等;而区域从业人员就业量、从业人员性别构成、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住宅情况、国内贸易、城市化水平、市场密度和政府消费对省域层次上的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