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作为教材的主体,最初与教材同名,直到后来,随着教材内涵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教科书逐渐成为教材的一种。这种分化,使得教科书可以卸掉许多本不应由其承担的功能,而专注于教学功能。教学功能是教科书获得自身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的根本依据。然而正是由于教科书片面的发挥教的功能而忽视了学的功能,使得教科书一方面限制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未能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导致了教科书的生存危机。由此,引出了教科书“学材化”的问题。 教科书“学材化”的出现既是教科书自身本质特性的必然,也是现实的切实需要,更是我国教科书编制历史探索的趋势所向。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立足点,试图从学生的角度来揭示教科书是什么。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科书“学材化”研究概述。从教科书“学材化”问题的由来,尤其是从教科书“学材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已有研究的相关情况。 第二,教科书“学材化”的理论基础。从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知识论四个视角,分别探讨了其与教科书“学材化”的内在关系。 第三,教科书“学材化”的内涵与特征。提出“学材化”这一概念指代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教科书的编制理念、内容选择与组织、呈现方式、结构体系、功能定位上所出现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趋向。其不同于教科书的教材化、材料化、自学化,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相关教材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材化”所具有的特征表现在:在编写理念上,“学材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兼顾三维目标,树立新的学力观,注重教学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在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方面,突出体现生活化、兴趣化、基础性、挑战性、干扰性、开放性;在呈现方式上,注重叙述的启发性、探究性、亲和力,栏目设置的妥帖性、必要性,图表功能的丰富性;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