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是当前国内外理论与实践部门都给予了极大关注的热门课题。国外自上世纪30 年代起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则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始起步。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合理地配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形成科学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达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目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营经济的兴起,民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民营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在理清旧有体制下的企业产权,扩张企业规模,建立现代公司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民营企业有诸多困惑和停滞。本论文按照“理论-实践-比较分析-案例-结论”的对事物的剖析顺序,首先较系统介绍和回顾了有关产权、公司治理及治理结构等理论基础,同时简要地做出了相应的评论;然后,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对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变迁,民营公司治理的现实背景及存在的问题,产权改革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民营公司治理目标等问题作了引述、评论和研究;接着,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及相关各因素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立足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国家法律和政策、市场体制等众多因素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民营企业应寻找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公司治理的道路;接下来,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研究了企业产权的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分析了民营企业家族治理、非家族治理和股份制治理的异同,提出了民营企业应建立新的制度优势,并适时实行部分产权社会化、公开化的治理观点,以适应民营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快速、健康的成长;为了进一步证明观点,以王安公司治理改进的案例来剖析中小型民营企业如何在不断的经营实践中探询企业发展的道路,并通过对产权适时的改革、建立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管理、引进人才、扩大规模,从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体效率。论文在结论中还特别强调了民营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应着重塑造新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三大治理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