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安伦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作的音乐体裁丰富多样而且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二十多部大型交响乐,其最具代表作品有《g小调钢琴协奏曲》OP.25c(1981年创作)、《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1984年创作)、交响诗《鼓浪屿》(2006年创作)等;大约有十多部室内乐,其代表作品有《托卡塔慢板与赋格》大提琴合奏OP.39(1986年创作)等;九部舞剧和歌剧音乐,其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OP.24(1978年创作)、《敦煌梦》OP.29(1980年创作)、《战龙口》(1971年在陈紫先生领导下的集体创作)等;将近三十部合唱作品,其代表作品有《复活节大合唱》OP.38(1985年创作)、《启示录》(1988年创作)、《安魂曲》(2005年创作)等;将近有七十部器乐独奏作品及一些声乐和电影音乐作品,其代表作品有《钢琴前奏曲十二首》OP.5(1971年创作)、《塞北小曲三十首》OP.13(1972年创作)、声乐套曲《母亲与女儿》OP.49(1990年创作)等,可以说是作品最多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其中钢琴独奏作品《赋格四首》是黄安伦先生专为音乐会而创作的赋格作品,其音响效果辉煌、宏大,是作曲家较为满意的作品。《赋格四首》OP.68分别为《d小调托卡塔,圣咏与赋格》、《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f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前奏曲与赋格》。这四首作品的原型分别是大提琴合奏和管风琴作品,作曲家于2007年下旬完成这四首作品的改编。笔者以《黄安伦<赋格四首>作品研究》为论题,以《赋格四首》中赋格曲部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赋格曲式结构的分析,结合黄安伦先生创作理念,以研究其织体形态与创作技法特征以及赋格精神内涵。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对黄安伦先生生平简介、钢琴独奏作品概述和创作理念。主要介绍作曲家个人经历,以及对已出版的钢琴独奏作品进行梳理,从而总结出黄安伦先生的创作理念。第二章节是对《赋格四首》中赋格曲部分进行曲式结构分析。通过对四首赋格曲的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进行分析,探究赋格曲的主题构成、调性调式布局特征。第三章节是在第二章节曲式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赋格四首》织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丰富的织体变化形式带来的音响效果。第四章节是结合第二章节的曲式结构分析和第三章节的织体形态特征,归纳总结黄安伦先生创作技法的特点以及探究黄安伦赋格曲的精神内涵特征。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的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