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的地佐辛注射液用于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疗效,观察术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泵按压情况,是否应用补救镇痛措施等,为临床术后镇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A组)、地佐辛0.1mg/kg(B组)及生理盐水3ml(C组),每组20例,双盲对照观察。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u g/kg,依托咪酯0.2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8mg/(kg h),瑞芬太尼0.1~0.2μg/(kg min)根据手术要求调节麻醉深度及肌松药的用量,手术结束后待患者恢复拔管条件后(呼吸、意识、呛咳及吞咽反射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并接镇痛泵。术后镇痛泵配制:舒芬太尼2μg/kg+地佐辛0.2mg/kg+雷莫司琼0.6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剂量1.5ml,维持1.5ml/h,锁时15min,追加1ml。分别于术后2、6、12、24、48h小时随访,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术后镇痛泵(PCIA)按压情况,是否应用补救镇痛措施等。结果:在术后2、6、12、24、48h A、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2、6、12h A组VAS评分低于B组, P<0.05,术后24、48hA、B组VAS评分未见异常, P>0.05;术后2、6、12、24、48h A、B组BCS评分高于C组, P<0.05,术后2、6h BCS评分A组高于B组, P<0.05,余时间点未见异常;术后2、6、12、24、48h A、B组BCS评分高于C组P<0.05,术后2、6h BCS评分A组高于B组, P<0.05,余时间点未见异常;术后2、6、12、24、48h A、B组评分Ramsay评分高于C组, P<0.05, A组与B组各时间点未见异常;术后镇痛期间三组患者恶心、头晕发生例数A组、B组高于C组P<0.05;术后12、24、48小时PCIA按压次数比较A组低于B组P<0.05,A组明显低于C组P<0.01,B组低于C组P<0.05;术后48h A组满意率90﹪,B组85﹪,C组70﹪,A组满意率高于B组,B组满意率高于C组。结论:1.在胸外科开胸术后镇痛患者中,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0.2mg/kg、0.1mg/kg的地佐辛镇痛、镇静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地佐辛预处理可以提高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2.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地佐辛0.2mg/kg的地佐辛联合术后PCIA进行多模式镇痛对胸外科开胸术后镇痛存在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相对于0.1mg/kg的地佐辛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镇痛效果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