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促进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往和传播的重要工具,《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众多译者已经把《红楼梦》翻译成不同的语言。但是由于译者文化差异的影响、翻译目的、主体权力、意识形态和美学观念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充分发挥翻译权力,通过对一些词语的操控来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由此会出现一些文化有意误读和误译现象。文化的有意误读和误译的目的主要是译者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以原文为基础充分考虑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原文进行一些增减和创新来操纵全文,试图并努力把文化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介绍给目的语读者。《红楼梦》译本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都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意误读和误译,最有影响力的是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本文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上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在翻译方法方面,杨宪益忠实于原著采用了直译的方法,霍克斯多采用意译的方法。在翻译策略上,杨宪益采用了异化法的翻译策略,而霍克斯的翻译更多的是采用了归化策略。本文通过对两译本中书名、宗教文化词、习俗文化词、物质文化词和文化负载词等具体译例的比较研究来阐述《红楼梦》两译本中的文化误读和误译现象并且发现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著,都对原文进行了修改、增减等有意的误读和误译。可见,翻译不仅仅是翻译与原文的对应关系,也是译者对译文的操控,更是译者价值和意识形态的体现,翻译策略中文化的误读和误译现象体现了翻译者的理念,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也体现出译者主体权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