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对译者的操控——以郭沫若英语诗歌翻译为个案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将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连接在一起。现如今,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翻译领域,意识形态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对原文的选择、对原文的解读以及采用的翻译策略,也决定了他对原文中语言、形式等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本文将借助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通过对郭沫若翻译的几首英语诗歌进行个案分析,试图从中找出意识形态对诗歌翻译的制约和操控作用。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操控理论,特别是美国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研究个案对象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郭沫若的英语诗歌翻译。勒菲弗尔作为翻译研究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将翻译活动纳入文化系统研究。他一直致力于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者在翻译原文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上的影响。译者总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操控使译本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传统以确保其尽可能被更多的读者接受。因而,本研究单从意识形态一方面对译者原文本的选择、译者对原作品的解读以及译者采用的翻译技巧的操控入手,分析了郭沫若在翻译诗歌时受到的自身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操控。   勒菲弗尔说过:“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无处不在,它随时都在影响和左右着译者的思维和行文,甚至连译者呼吸的空气都可能被某种莫名的或无形的意识形态力量所操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通过译者反映到翻译的过程中,具体体现在文本选择、解读原著及翻译策略等方面。郭沫若的诗歌翻译作品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是因为他在翻译中对原作品进行了大胆的改写,以适应当时的时代的需求以及人民对外来文化的需求,用对原文本某种程度的改写来适应目的语读者的需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译者有时候是主动的参与其中,有时候可能是被动的操控。本文试图论证任何翻译都不可能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各方面的对等,译本生成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操控以及个人操控应引入翻译个案的研究,从而使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更加丰富。   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翻译理论基础,即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郭沫若的生平介绍和他所处时代的国内外社会以及文化背景;还介绍了研究目的、意义和论文的结构;第二、三、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用相同的结构从三方面来论证观点,即根据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郭沫若对原文本的选择、对原文本主题的解读、和采用的翻译技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操控;第五章是结论,也包含了研究结果、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好的字幕拯救不了糟糕的电影,但糟糕的字幕肯定可以毁掉一部本来不错的电影。电影字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其翻译的重要性随着电影文化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而渐显突出。许多电影
一部新的作品就如同一个新生儿,赋予它们名字的作者就宛如其父母。曹雪芹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他赋予《红楼梦》这部展现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生活的伟大作品以生命,给予当
概念隐喻作为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语言使用的诸多层面。目前,对概念隐喻开展的研究很多,但概念隐喻如何在汉语的戏剧中得以体现,关于这点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拟从京剧这一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科技交流日益加强。在科技交流中,翻译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科技英语翻译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
对文学作品风格和风格可译性的探讨始终是翻译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对文学作品风格定义、可译性、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等问题作了探讨,并由此对《双城记》的两个中译本(张玲,张
学位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不断深入,大批国外电影作品通过多种媒介被引入中国,成为了解国外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影字幕成为外文电影与观众之间的纽带,高质量的字幕
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听力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虽然听者能清楚地听到所说的每个单词但却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
乔治·萧伯纳颠覆了前人的文学作品以及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注意以便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文研究的这三部戏剧《匹格梅林》、《
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及哈利·波特现象不仅在经济和文化领域获得巨大成功,也引起了学者和文学批评家的密切关注。本文在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哈利·波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