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新一轮全方位的竞争中,国家政府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离不开情感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方向,在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方面加强了力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对认知教育高度重视的倾向,而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缺一不可,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齐头并进有利于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形成。本文共分为五章内容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与价值、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方法、主要内容以及创新之处,揭示出写作本文的背景和价值。第二章深入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通过情感及情感教育内涵的界定,在教育学、心理学及脑科学的理论依据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理论研究。第三章通过对高中美术生历史课堂情感教学现状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历史教师访谈等,将具体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继而寻找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所在。高中阶段的美术生经过多年的美术专业训练,呈现出较之普高生更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特性,对此在重视其认知发展的同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可行与必要。第四章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研究,提出具体的原则与策略来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案例研究,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说明运用情感教育手段更符合美术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美术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其学好历史的自信心,能够有效利用美术生的长处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带动其专业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对于美术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养成,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五章做出研究的总结与建议,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高中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之一,承载着文明的继承与传播,在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方面,有着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优势。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美术生开展情感教育是可行有效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符合国家对新一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希望能对与笔者面临相同教育对象的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教育教学上的参考与帮助,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