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家庭结构小型化以及女性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比例的增加,作为解决我国千万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得以广泛推进。然而,长期护理保险居家上门服务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满足服务对象的医养需求,关键在于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服务质量。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各种实践经验来看,灵活性与延续性并存的护理供给、规范化的护理服务是保证长期护理保险居家上门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只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形成有效需求,因此,建设专业化的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学者初步研究了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程度与必要性,未能深入分析专业化建设何以不能,导致相关实践始终未能取得实质进展。本文以上海市Z护理站为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展开实践研究,探讨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下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具体分析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尝试提出合适的完善建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进行资料的搜集,采用因果分析法进行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在准入机制、人才培养、约束与激励机制及专业化发展主动性建设等环节陷入困境,具体表现为入职资质考核不严格;岗前培训不充分、在职培训匮乏、护理员人才培养缺乏等级划分及机构缺乏相关专业的师资;监管、考核与奖惩机制不健全、激励措施缺乏;机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护理员专业水平的提升等问题。通过梳理调研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和数据资料,笔者分析出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陷入困境的原因为如下四点:失能老人家政服务需求挤出专业服务需求、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制度监管不完善阻碍服务专业化的实现、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社会认同度不高及保障待遇低。基于此,本文从健全失能老人家政服务支持体系、完善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制度监管、建构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支持环境及完善其保障待遇的供给这四个角度提出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