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诊是最具中医特色的徵象之一。脉诊出自医经家,源于经络检查。脉诊的发展是在医经派与经方派的融合中,在辨证论治即对于疾病的“平脉辨证”的客观需要上,由古代遍诊法的以定位性质为主逐步转化为独取寸口法的以定性性质为主的过程,这其间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在这个过程中亦完善了方法,统一了脉名、脉形,由最初的色脉两诊不分而逐步成为与色诊分开的单纯诊脉动的方法,并以极其鲜明的特色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医理论与临床技术工作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金匮要略》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在《金匮要略》中,脉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与理法方药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有机的联系,是仲景学术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金匮要略》不仅广泛地应用脉法来解释病机、鉴别病证、确定治法、判断预后等,而且还确立了临床内、外、妇科常见病证的纲脉、可见脉、变脉、死脉等,集中体现了仲景的杂病脉学思想。目前研究《金匮要略》脉学的文献资料多集中在其诊脉部位、基本脉象及其主病、脉法的运用原则等方面,在论述和分析上大多停留于简单的举例说明,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内容与方法上也有与《伤寒论》脉学研究雷同之处,对《金匮要略》杂病脉学特色突出不够。有鉴于此,本论文对《金匮要略》的脉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与研究。首先概括地描述了仲景脉学的学术渊源;初步探讨了仲景脉学的特色,总结了仲景脉学的指导思想及对脉诊运用的基本法则;讨论了《金匮要略》在杂病辨治中对脉诊的运用。其次,深入探析了在杂病诊治中以脉诊来辨析病机这一仲景脉学精髓,指出了自《脉经》以后由于中医脉学有偏离仲景脉学思想的倾向,从而在某种意义上逐渐失去了仲景平脉辨证方法的历史根源,并对《金匮要略》脉候病机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列举脉证变动以候病机之常;②对举脉证变动以候病机之变;③分析脉象变化程度以候病机;④从预后(生死)脉以候病机。本论文整理提炼出了《金匮要略》中痉病、疟病、胸痹病、水气病、黄疸病的纲脉、可见脉、变脉和死脉,并结合后世医家杂病脉诊运用的有关论述,说明了《金匮要略》一书通过脉象来诊断疾病、辨别证候、辨病与辨证<WP=5>相结合,为后世杂病脉诊的理论与实践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是本文的重点。最后,根据《金匮要略》中涉及脉象的148条条文,以浮、沉、弦、数、微等15种主要脉象为例,按其出现频率大小的顺序,列表归纳总结了《金匮要略》脉候病机的内容,较为全面地整理了《金匮要略》有关脉学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