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低剂量螺旋CT的发展及早期肺癌筛查意识的增强,多发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外科手术能提供足够的标本来确定病理分型并能使肺部结节患者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单双侧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并识别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患者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入组204例。收集204例肺部多发GGN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一般情况、血清肿瘤标记物指标、肺功能指标、影像学及手术记录等)。依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单侧手术组和双侧手术组。并对全组患者经过29.1±4.9月的定期追踪随访,根据随访资料将患者状态分为:稳定、进展、复发、转移及死亡。比较单双侧手术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围术期风险及预后的差异,并采用回归及风险模型探讨肺部多发GG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204例肺部多发GGN患者,其中单侧手术组146例(71.6%)和双侧手术组58例(28.4%)。与单侧手术组患者相比,双侧手术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合并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2.在围术期的过程中,双侧手术组手术时间(2.81±0.86 vs.2.1±0.64 h;p<0.001)、术后住院时间(7.0±3.31 vs.5.6±2.62 d;p=0.002)以及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6.12±2.95 vs.5.0±2.40 d;p=0.001)略长于单侧手术组。双侧手术组的出血量(162.6±318.6 vs.96.6±86.46 ml;p<0.001)略高于单侧手术组。两组在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经过29.1±4.9月的随访,将患者预后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其中不稳定组包括进展、复发、转移及死亡。随访数据表明单双侧手术患者在预后情况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肺部多发GGN患者预后不稳定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在未校正的情况下,发现四个因素包括,完全切除(OR=0.22,95%CI为0.10-0.51,p<0.001)、结节数量(OR=1.09,95%CI为1.00-1.19,p=0.050)、主病灶实性成分长径(Solid diameter,SD)(OR=1.20,95%CI为1.10-1.32,p<0.001)和病理IB期(OR=18.91,95%CI为3.47-103.17,p=0.001)与不稳定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经过完全校正后,我们确定了2个与预后不稳定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主病灶SD(OR=1.15,95%CI为1.04-1.27,p=0.007)、病理IB期(OR=12.90,95%CI为1.97-84.48,p=0.008)。还有一个保护性因素即完全切除病灶(OR=0.23,95%CI为0.08-0.66,p=0.007)。结论1.与单侧手术组患者相比,双侧手术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建议在患者心肺功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同期双侧手术治疗肺部多发GGN。2.单双侧手术方式对于肺部多发GGN的预后无明显差异。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完全校正发现,主病灶SD和病理IB期是预后不稳定的危险因素,而病灶的完全切除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建议对于肺部多发GGN患者的手术策略,应争取切除所有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