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它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吸蕴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武术文化体系。而和式太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高尚的价值取向、卓越的审美情趣以及伟大的体育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式太极拳的产生与发展处处体现着道家思想的精髓,是集哲学、医学、养生及民族文化于一体,积淀了中华武术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探讨了和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得出以下结论一、和式太极拳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其中的理技相合,耍拳论,九要论是和式太极的理论特点,合顺中平,轻柔圆活,是和式太极的技术特点。二、和式太极称为代理架,与儒家,道家,中医、兵家紧密结合,在和式太极走架的过程中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明其义,懂其理。和式太极拳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比较低,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和对和式太极拳的了解程度比较低,这与和式太极拳在社会上推广力度,宣传意识较为薄弱,不能够很好地借助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的力量去发展自身。三、和式太极拳的传承有师徒间的传承,这样的传承比较系统,但在社会上传播的速度比较慢,需要开拓出其他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四、和式太极拳至今已举办过五届自身的比赛,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但需要完善丰富赛事内容,进一步扩大和式太极拳的知名度。五、组织机构发展不完善,缺乏统一有力的领导,管理不完善,不利于和式太极拳的快速发展。  针对和式太极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加强和式太极拳的组织机构的建设,科学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二、整合赵堡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人文资源,加强对和式太极拳的宣传力度。三、深层次发掘和式太极拳的历史资料以及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和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四、建立完善合理的和式太极拳传承人的保护机制,培养和式太极拳的后备人才,为太极的持续性传承建立好人才梯队的建设。五、承办和式太极拳的相关赛事,定期举办和式太极拳交流大会,打造自身的赛事品牌,扩大和式太极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六、完善和式太极拳的体系,从功法体系,套路体系,实战体系,形成功、练、用一体化教学训练。七、和式太极拳应逐渐与市场接轨,学习俱乐部运营的模式,以太极会馆的形式去运营,结合太极技击、太极养生、茶道、国学走出适合市场发展的道路,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有可实现和式太极文化的传承。
其他文献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历史,凡是尚武精神比较浓厚的年代,国人以从军保家卫国为荣,全国上下都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国家也都比较繁荣强大,而尚武精神匮乏的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专选课、选修课、俱乐部课程的广泛普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运动内容,加上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导致排球运动受到冷落,现实情况是篮球、足球仍然保持
孙春艳,武金萍在《我国游泳运动科研现状分析》提到我国游泳运动科研论文选题内容分布从1990年至2002年之间发表的训练理论和教学理论论文分别为333篇和102篇,而国外分别是10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着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与此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居住条件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散户型向聚居
体育动画片是体育产业和动漫产业的有机结合物。既作为宣传的手段,也作为传播体育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的体育动画片,乘着大型体育赛事落户中国的东风,应运而生。研究体育动画片的
成都这场比赛,可谓是“赛”车、“练”人,相比起其他赛场,成都金港赛车场满地泥泞……  当我步履艰难地爬到了一个弯道准备进行拍摄时,漫天的雨水似乎被赛车的轰鸣声所震慑,渐渐地停了。变化莫测的不仅仅是天气,还有车手们的比赛成绩。出乎意料外,北京现代车队的马青骅首先冲过了终点夺得冠军,海马汽车福美来车队的林立峰紧跟其后冲线获得第二,重庆CC车队的15号万金存位列前三。  在正赛前一天的排位赛中,海马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