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生理阶段女性更年期综合征(C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CS与性激素、糖脂代谢之间的关系,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前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各50名,辨证后给予相应中药服用6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瘦素(Leptin)。结果1、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CS患者的Kupperman评分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中以绝经前期最低,绝经后期最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CS患者的性激素水平FSH、LH、E2、T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绝经后CS患者的FBG、PBG水平高于绝经前及围绝经者(P<0.05或P<0.01);绝经后患者的HOMA-IR指数高于围绝经期CS患者;围绝经及绝经后CS患者的TC水平高于绝经前患者(P<0.05或P<0.01),而三组患者的FINS、TG、HDL、LDL、Leptin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绝经前期患者以疲倦乏力(80.0%)、焦躁(76.4%)、失眠(63.5%)最为常见;围绝经期患者以潮热汗出(87.2%)、疲倦乏力(82.9%)、失眠(80.0%)为多见;而绝经后期则以焦躁(92.4%)、疲倦乏力(86.5%)、潮热汗出(81.8%)为主。4、卡方检验显示不同生理阶段女性CS患者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存在差异(P<0.05),其中绝经前、围绝经、绝经后分别以脾虚型、肝虚型、肾肾虚型多见。5、150例患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脾虚证候依次为:体倦乏力、食后腹胀、肠鸣矢气;出现频率最高的肝虚证候依次为烦躁易怒、肢体拘急疼痛、胸胁胀满。出现频率最高的肾虚证候依次为健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6、经中药对症治疗后患者的更年期症状均明显改善,Kupperman评分降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E2、FSH、LH、T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组患者的FBG、FINS、HOMA-IR、Leptin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P<0.01);肝虚组患者的HDL较前升高(P<0.05);肾虚组患者的FBG、TC较前降低(P<0.05或P<0.01)。结论1、不同绝经状态的CS患者除性激素外,部分糖脂代谢指标也存在着变化。绝经后CS患者的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高于绝经期患者。困扰CS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集中在潮热汗出、焦躁、疲倦乏力、失眠四方面。2、不同生理阶段的女性C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规律,绝经前、围绝经、绝经后分别以脾虚型、肝虚型、肾虚型多见。3、激素水平的变化不是引发更年期综合征的唯一因素,本病的发病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关,其治疗应该重视糖脂代谢功能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