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剑河八郎一带发育一套以灰岩为主,夹泥、页岩的“清虚洞组”,在中上部的泥岩、页岩中发现大量多门类带软躯体动物化石,为典型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被命名为剑河生物群。此生物群所包含的化石门类主要有:海绵动物、蠕形动物、腕足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Wiwaxia及藻类,以节肢动物中的三叶虫最为丰富。本论文以“清虚洞组”三叶虫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系统分类学研究,对一些属种进行了厘定和补充描述,完善了它们特征及定义。此外在三叶虫的组合特征、优势分子的演化及三叶虫地层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八郎松山“清虚洞组”三叶虫分属3个目,即莱得利基虫目、耸棒头虫目和褶颊虫目,共计8科15属17种(包括3相似种):耸棒头虫目7属、褶颊虫目6属、莱得利基虫目1属及目未定的Burlingia属。其中,掘头虫类三叶虫的丰度最高,共计4属:Protoryctocephalus、Duyunaspis、Arthricocephalus及Oryctocarella,是生物地层研究的重点内容。Balangcunaspis、Mufushania、Eosoptychoparia、Yuehsienszella、Arthricocephalus、Oryctocarella、Panxinella、Dinesus在岩层组中的首次发现,完善了“清虚洞组”三叶虫的组合面貌。“清虚洞组”部分三叶虫如Arthricocephalus、Oryctocarella、Duyunaspis为下伏杷榔组的上延分子,另外一些三叶虫如Protoryctocephalus、Olenoides、Eosoptychoparia、Nangaops、Burlingia上延至凯里组下部。因此,“清虚洞组”的三叶虫组合面貌在凯里组与杷榔组之间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过渡性。研究表明:寒武纪第2世末期至第3世为褶颊虫类三叶虫的大辐射时期,而在寒武纪第3世早期褶颊虫类三叶虫达到全盛;Burlingia balangensis是目前全球已知最原始的种,与凯里组中的Burlingia及全球其他种共同构成了从寒武纪第二世第4期延伸至第三世Drumian期(第6期)的演化序列,对生物地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Olenoides为研究区产出的最低层位,这一庞大的三叶虫属演化迅速、分布广泛,生物地层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Protoryctocephalus arcticus与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为“清虚洞组”上、下三叶虫带建立的重要依据,对寒武系第四阶的研究有很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