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新辅助赫赛汀联合化疗较单用化疗可显著提高HER2+乳腺癌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病人治疗后会进展,从而影响后续治疗及预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HR表达状态等多种因素与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有相关性,但是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基于以上因素选择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并不能够使患者均受益。基因检测水平的迅速发展,使得预测HER2+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表达基因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对于肿瘤组织中检测特定靶基因表达水平以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找到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物能够准确有效的预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在HER2+乳腺癌患者中,关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可以预测对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研究结果不一,且研究集中于新辅助治疗前组织中PD-L1与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缺乏新辅助治疗前后配对组织中PD-L1表达及其表达差异与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同样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作为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重要预测因子也大部分集中于新辅助治疗前组织中,缺乏新辅助治疗前后配对组织中的TILs与新辅助治疗疗效相关性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TILs和PD-L1的表达以及两者在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与HER2+乳腺癌新辅助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目的:1.探索TILs数目及其变化与HER2+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关系。2.探索PD-L1表达及表达变化与HER2+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关系。3.探索影响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自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确诊为HER2+乳腺癌并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共计11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单纯新辅助化疗有36例,接受新辅助赫赛汀联合化疗有79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的表达情况。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后对TILs的组织病理学分析。分类变量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连续变量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把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新辅助治疗前乳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与PR表达成负相关(P<0.05),新辅助治疗后其表达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0.05);PD-L1在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后病理组织中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ER、PR、Ki67、月经状态等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进一步对赫赛汀联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发现:96 non-pCR的HER2+乳腺癌患者中,新辅助治疗前PD-L1表达阳性为28例(29.1%),新辅助治疗后PD-L1表达阳性为18例(18.8%),新辅助治疗后相较于新辅助治疗前PD-L1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下调(P=0.011)。其中,28名接受新辅助赫赛汀联合化疗的non-pCR患者中,治疗前组织中PD-L1阳性为7例(25%),治疗后PD-L1阳性为5例(20%),新辅助治疗后相较于新辅助治疗前PD-L1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下调(P=0.024),而68名non-pCR患者中,治疗前组织中PD-L1阳性为21例(31.0%),治疗后PD-L1阳性为13例(19.0%),新辅助治疗后相较于新辅助治疗前PD-L1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下调无统计学意义(P=0.185)。TILs在新辅助治疗前乳腺癌组织中的高水平与PR表达呈负相关,在新辅助治后乳腺癌手术组织中的表达与绝经状态呈正相关(P<0.05);对于新辅助治疗后组织中TILs相较于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在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方面,淋巴结转移状态及治疗前TILs为pCR独立预测因子(HR:14.150,95%CI:1.647-121.553,P=0.016)、(HR:1.134,95%CI:1.031-1.24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ER状态、PR状态、月经状态、治疗前后PD-L1表达及其变化、治疗前后TILs及其变化与化疗分级(1-4级)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后PD-L1表达及其变化、治疗前后TILs及其变化与化疗分级(1-4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1.non-pCR的HER2+乳腺癌患者中,新辅助赫赛汀联合化疗可能下调PD-L1的表达,但治疗前后PD-L1表达变化不能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2.non-pCR的HER2+乳腺癌患者中,新辅助治疗可提高TILs数目,但是TILs升高不能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3.淋巴结转移状态及治疗前TILs为新辅助治疗pCR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