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活动中扮演着提供资金、对金融交易进行结算、对金融资产进行存管等角色,可以说是金融这个核心的核心。银行作为货币流通和中转的枢纽,是连接资金供需双方的桥梁,在为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提供了一种稳妥的投资方式的同时,为众多新兴产业和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尽完善使得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无法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直接融资,而只能更多地依赖银行这个媒介进行间接融资。银行不仅是产业资金链的重要保障,而且在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安全与否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转,而且银行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对我国银行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其意义不言而喻。 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的破产以及美林证券和贝尔斯登的被收购敲响了银行业安全的警钟。对我国银行业安全进行研究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广度的扩张,大量的外资银行和国外战略投资者纷纷涌入我国,他们的进入在为国内银行带来了“鲶鱼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为国内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他们的进入也引发了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竞争,对国内银行业安全造成了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互联金融的兴起、房地产业的降温、大量“影子银行”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着银行业的安全。民营银行的建立在活跃和丰富银行体系的同时,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和监管的难度;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和理财产品的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银行业的混乱无序;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完善以及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的职业道德的沦丧也是银行安全的一大隐患。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以及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随后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做出了评述。接下来笔者从市场结构、经营绩效以及对外开放三个角度阐述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紧接着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论述了影响我国银行业安全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然后,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我国银行的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在2009-2013五年间我国银行业安状况总体上呈现出好转,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最后,从政府、银行业协会以及银行自身提出了维护我国银行业安全的政策建议:政府作为银行业的监管主体要转变职能,为银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外部监管体系以及加强对外资银行和国外战略投资者的监管;银行业协会作为银行的自律组织,要担负起向会员单位灌输安全意识,督促会员单位遵纪守法以及通过理论研究向监管当局提供政策建议等职责;银行作为维护银行业安全的最基本单位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培育竞争优势和建立人才机制。 本文在对我国银行业安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增加了银行内部治理的指标和银行业景气指数,使得银行安全评价体系趋于完整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