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第一部分通过田间调查研究了田间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动态及其发生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2005和2006年对田间不同品种棉田的田间苗期试验表明:不同品种棉田中棉苗蚜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2005年的发生高峰为5月24日;2006年的发生高峰为5月22日。2005年,棉苗蚜的发生总量中46、SGK394和中36三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2006年,99B和33B上棉蚜的发生总量显著少于其它品种上棉蚜的发生量,其它四对转基因抗虫棉与其亲本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2005年对中46、SGK394和中36三种棉田伏蚜的研究表明:三种棉田伏蚜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但是没有明显的发生高峰,伏蚜的发生总量分别为1.8万头、0.6万头和2.0万头,其中SGK394上棉蚜发生量显著少于其亲本对照中36和中46上棉蚜发生量。
2005年对罩笼内中23、中41、中35和中30四个品种的研究发现:四个品种间棉蚜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均于7月4日达到发生高峰,且都在6月28日有一个低谷;四个品种上棉蚜的发生总量分别为157.6万头、123.1万头、203.0万头和83.7万头,其中,中41比中23减少21.8%,差异达显著水平;中30比中35减少58.8%,差异达显著水平。
本论文第二部分通过对不同寄主植物上棉蚜形态特征的测定,生命表参数的比较,对寄主的选择性实验及其不同寄主间的人工转接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北京地区棉蚜在不同寄主间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如下:
紫茎泽兰、棉花和黄瓜三种寄主植物上若蚜头宽和体长的比值分别为0.21、0.21和0.17;成蚜的头宽和体长的比值分别为0.14、0.12和0.10。黄瓜上若蚜头宽和体长的比值显著小于紫茎泽兰和棉花上若蚜的头宽与体长的比值,而紫茎泽兰和棉花间没有显著差异;三种寄主植物间成蚜的头宽和体长比值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紫茎泽兰、棉花和黄瓜三种寄主植物上棉蚜的平均相对增长速率分别为0.34、0.30和0.50。黄瓜上棉蚜的平均相对增长速率显著高于棉花和紫茎泽兰上棉蚜的平均相对增长速率,而棉花和紫茎泽兰上棉蚜间没有显著差异。
紫茎泽兰、棉花和黄瓜三种寄主植物上棉蚜的净增殖率分别为16.84、21.9、30.0;平均寿命分别为9.7天、10.0天和9.1天;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9、0.31和0.37。棉花上棉蚜的净增殖率与紫茎泽兰和黄瓜上棉蚜的净增殖率无显著差异,而紫茎泽兰上棉蚜的净增殖率显著小于黄瓜上棉蚜的净增殖率;紫茎泽兰上棉蚜的平均寿命与棉花和黄瓜上棉蚜的平均寿命均没有显著差异,而黄瓜上棉蚜的平均寿命显着的低于棉花上棉蚜的平均寿命;紫茎泽兰和棉花上棉蚜的内禀增长率没有显著差异,却显著低于黄瓜上棉蚜的内禀增长率。不同寄主植物上棉蚜,在相同条件下都偏向于选择原寄主。黄瓜上棉蚜对原寄主的定位能力较强,正确选择黄瓜叶片的比率高达83.2%;紫茎泽兰和棉花上棉蚜对原寄主的定位能力相对较弱,正确选择紫茎泽兰和棉花叶片的比率都在60%左右。
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可以在紫茎泽兰上生存并能够建立起种群,但是紫茎泽兰上的棉蚜却不能在棉花和黄瓜上生存:棉花上的棉蚜不能在黄瓜上生存,黄瓜上的棉蚜也不能够在棉花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