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清末后期开始,内蒙古东南地区部分蒙旗社会产生了剧烈的变化。由于清朝政府所采取的“移民实边”政策,中原大量移民分别涌入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喀喇沁三旗、土默特两旗、敖汉以及翁牛特、平川、建昌、阿鲁科尔沁等地开垦种地,同时部分蒙古王公贵族也私自开垦,从而原以牧业为主的蒙古地区逐渐变成半农半牧,甚至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在这一过程中,从中原地区迁来的汉族移民与蒙古王公贵族和原住蒙古族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产生了矛盾,最终引发了光绪17年间(1891年)的金丹道事件。1891年从敖汉旗发生的金丹道事件,历来被人们视为其有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的运动。而近些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挖掘历史资料更加深入地探讨,逐渐认为这次事件是蒙古王公贵族地主与汉族移民租户之间的争夺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矛盾而引发的事件。本论文从实际出发,充分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史材,试论金丹道事件的原因、过程、作用和性质的变化。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本论讲述金丹道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及缘由。第二部分,通过描述金丹道事件的过程与其所产生的影响,论证金丹道事件在当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给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变动和反响。第三部分,论证金丹道事件并非为反帝反封建或反异邦宗教的斗争,而是中原地区汉族移民与蒙古王公贵族和原住民蒙古人之间的各种矛盾激化而所引发的事件。由于蒙古王公贵族日益加强的掠夺和压迫,使汉族移民和原住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并且汉族移民利用和宣传邪教而导致的不良影响,使本次事件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着重分析了自二十世纪80年代及新中国建立之间有关金丹道事件性质的问题,因为这一时期使有关金丹道事件性质的认识有了重大改变和转折,各界研究者遵守了人民要解放思想,民族问题要实事求是的党的指导思想,关于事件的认识方向基本统一了。从而更加接近了“历史真相”。总而言之,本文是经过研究调研金丹道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其产生的影响,使其更接近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