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Tol-Pal操纵子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范围内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为韧皮部限制性难培养革兰氏阴性菌α-变形杆菌。Tol-Pal操纵子在维持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其中的PalCLas基因在许多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PalCLas基因具有PAMP活性,能引起烟草的过敏性坏死反应,导致胼胝体沉积、淀粉积累。为进一步明确Tol-Pal操纵子中各构成元件对柑橘黄龙病菌菌体形态、增殖及致病性的影响,本课题以苜蓿中华根瘤菌Rm1021为替代菌株,分别构建苜蓿中华根瘤菌Rm1021 Tol-Pal操纵子中PalRm1021、Tol BRm1021、Tol QRm1021基因的敲除菌株,以及柑橘黄龙病菌PalCLas、Tol BCLas、Tol QCLas基因的回补菌株,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并获得了Tol-Pal操纵子中重要组成元件Pal、Tol B、Tol Q基因的敲除和回补菌株:根据基因同源重组原理,成功构建了根瘤菌Rm1021 Tol-Pal操纵子的敲除菌株ΔPalRm1021、ΔTol BRm1021、ΔTol QRm1021,以及柑橘黄龙病菌基因组内对应同源基因的回补菌株ΔPalRm1021/Pal CLas::p BBR1MCS-5、ΔTol BRm1021/Tol BCLas::p BBR1MCS-5和ΔTol BRm1021/Tol CCLas::p BBR1MCS-5。2.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ΔPalRm1021和野生型菌株菌体形态存在明显差异,ΔPalRm1021菌体明显较野生型变小。ΔPalRm1021、ΔTol BRm1021、ΔTol QRm1021菌株的生长速率较野生型均变慢,突变体相互之间生长速率无明显差异:在36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在52 h后进入生长静止期;ΔTol BRm1021/Tol BCLas::p BBR1MCS-5回补菌株可较高程度恢复野生型菌株生长速率。在耐盐性方面,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敲除菌株、回补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速率都变慢,且菌落变小;回补菌株可以完全恢复野生型水平。运动试验表明敲除菌株泳动和丛动能力都较野生型Rm1021变弱:泳动试验显示:野生型Rm1021泳动直径为0.87±0.21 cm,ΔTol BRm1021、ΔPalRm1021、ΔTol QRm1021泳动直径介于0.4±0.018~0.5±0.049 cm之间,在P=0.05水平上与野生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回补菌株Tol BRm1021/Tol BCLas::p BBR1MCS-5、ΔTol QRm1021/Tol QCLas::p BBR1MCS-5、ΔPalRm1021/Pal CLas::p BBR1MCS-5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野生型菌株Rm1021的泳动能力,在P=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丛动试验显示ΔTol BRm1021、ΔPalRm1021和ΔTol QRm1021扩散直径均变小,除ΔTol BRm1021与野生型Rm1021存在显著性差异(P=0.1)外,其余突变体菌株与野生型菌株丛动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回补菌株ΔTol BRm1021/Tol BCLas::p BBR1MCS-5和ΔTol QRm1021/Tol QCLas::p BBR1MCS-5均可完全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在抗生素敏感性方面,青霉素浓度为5.0μg/m L时,野生型更为敏感,生长被完全抑制,但是敲除菌株仍可正常生长。当氨苄青霉素浓度为5.0μg/m L时,野生型可以正常生长,ΔPalRm1021和ΔTol QRm1021敲除菌株的生长被完全抑制,但ΔTol BRm1021仍可生长,敏感性低于野生型。试验证明敲除菌株比野生型Rm1021对氨苄青霉素更为敏感。回补菌株在抗生素平板上的生长状态与野生型一致。3.对PalCLas基因过表达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在生长速率与菌体形态等方面进行比较:过表达菌株的生长速率低于野生型菌株,PalCLas过表达菌株在约3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在48 h进入生长静止期,与野生型相比晚6 h。PalCLas过表达菌株菌体形态存在明显变化:与野生型Rm1021相比菌体长度变短、宽度变宽、纵横比减小、周长和面积也均减小。4.柑橘黄龙病菌PalCLas基因定位观察:运用融合PCR技术构建PalCLas基因与E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通过三亲本接合试验转入根瘤菌Rm1021菌株,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分布于整个菌体内,无明显的特异区域分布。5.黄龙病菌Tol-Pal操纵子各元件互作研究:将PalCLas,Tol BCLas,Tol QCLas分别构建至AD、BD载体上共转酵母菌株Y2H Gold进行互作分析。结果表明:PalCLas和Tol BCLas共转菌落在四缺培养基QDO(SD/-His-Leu-Trp-Ade)上可以生长,并且在添加X-α-Gal的平板上产生蓝色菌落,证明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其它基因相互之间未观察到明显的互作反应。
其他文献
传统农业系统保留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丰富的资源在作物稳定性生产和作物育种资源起着重要作用。现代集约化农业快速发展,导致传统农业系统的遗传多样性逐渐丢失,如何在
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疾病,其特点是情绪低落、兴趣缺乏、负罪感,常伴有过度焦虑,出现不安、失眠、肌肉紧张等生理性觉醒症状。焦虑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以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在遗传、免疫和内分泌等方面较多,全基因组相关研究证实了焦虑症的遗传特性,但这种情况也可能由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变革。2012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一系列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文件,各省市也出台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当前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数字教育资源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往前推进。从当前已搭建且投入使用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来看,即有国家教育资源云平台、省级教育资源云平台,也有地方教育资源
染色体结构维持(structural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SMC)蛋白在维持染色体形态特征结构中有主要作用。真核生物中有6种SMC同源蛋白:SMC1-6。SMC蛋白主要以复合体的形式发挥功能。SMC蛋白两两形成异二聚体(SMC1与SMC3,SMC2与SMC4,SMC5与SMC6),再分别结合其他非SMC蛋白成分形成三种SMC蛋白复合体(凝聚蛋白、黏结蛋白和SMC5-
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运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是新课改要求下的必然选择。导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案,并用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方式是教师提前设计、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新课讲授、学生课后讨论复习的过程,形成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路。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所推行的教学方式正式导学案教学,故本文的研究方向是以导学案教学为主。笔者根据自己研究情况对导学案教学在高中课堂
金属基复合材料SiCp/Al具有高导热率、轻质、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封装等领域,但SiCp/Al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电火花加工方法被认为是SiCp/Al最有效的加工方法之一,其与传统机械加工相比具有无宏观加工作用力、能加工复杂形状、加工成本低等优势,与激光加工相比具有热影响区小的优势。但采用电火花加工时,熔融Al合金会附着在脱落的SiC颗粒上飞溅至极间,易引起频繁短路拉弧、表面质
电视剧是了解社会现实与时代发展的一面窗口,近年来以女性为主角的职场剧热播,引发关注。本文以改革开放后的职场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不同社会阶段下职场剧中主流的女性形象,思考女性媒介形象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探究女性形象塑造的原因,并反思当下电视剧创作者塑造女性形象应注意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四章节,如以下方面:第一章绪论中,梳理职场剧的背景、女性主义的发展情况,从而明确本论文的具体研究方向及研究价值;
本文是翻译沈致远撰写的科普随笔集《科学是美丽的》的实践报告。《科学是美丽的》是一本科学性散文,作者针对世界各国科学家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和哲学思想,进行了饶有兴趣的阐述。翻译科学性散文时,把作者写的内容能够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是关键。为了能够让读者不出现误读的现象,翻译人员要事先对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发现但凡用错一个单词,都会造成整个句子语句不通顺,最终会导致整个翻译的失败
在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世界各国之间都在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在此期间,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在机械工业方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着频繁的互动,为此我国引进了越来越多的机械进口设备和先进技术,满足了我国制造企业和客户的各种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机械文本的翻译在机械工程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报告以《威卡仪表说明手册》的英译汉翻译为案例,旨在探讨提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Sources,DGs)开始兴起。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无论是并入大电网还是单独为负载进行供电,都需要通过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对新能源发电进行变换,就能得到符合标准的电源。但是电力电子变换设备不具有传统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的惯性、阻尼大和输出阻抗大等优点。在高渗透率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