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过程中必然有风险伴随,而能源领域的外国投资则更是叠加了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素。能源行业,比如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经常被看作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行业。化石能源跨国投资,尤其是在上游与资源开采活动相关的投资,就涉及到自然资源的主权问题。化石能源跨国投资因其投资对象的特殊性,就必定与其他类型的投资活动在风险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针对这些方面的投资风险的探讨和管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国际性能源企业的跨国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重点针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在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化石能源种类,同时兼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未来主导能源领域的投资活动,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统计预测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化石能源跨国投资风险在多方面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方式,本文结合跨国直接投资和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计量和控制模型研究,提出了“国家因素加权化的层次分析-移动平均”(SAHP-MA)模型。在分析模型的框架内,本文选取了位于全球不同地区的委内瑞拉、俄罗斯和伊朗等三个国家的从2010年第三季度到2012年第一季度总共七个季度期间的国家投资风险状况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最终的案例研究结果显示,从中国跨国能源投资企业的角度出发,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的总体投资风险状况趋于改善,而伊朗的整体投资风险形势仍然不够明朗。随后,根据各个投资风险因素在数据波动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本文把化石能源跨国投资的风险因素区分为两个类别进行讨论。第一类为经常变动型的投资风险,包括政治、政策和经济风险,另一类为相对稳定型的风险,包括双边国家的关系、资源和文化风险。针对案例分析中体现出来的风险因素特征,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文认为,在实际建立评价的模型数据库之后,可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第一类投资风险因素上,需要加大数据更新的力度。而第二类则较为稳定,可以较长时间间隔进行维护和更新。这样既可以达到测量的效果,也可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