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译文读者接受的角度研究爱尔兰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变异语言汉译相关问题。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在该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变异语言,此类语言与常规表达相悖,因其奇特、新颖、多义、富有创造力与表现力等特点而给作品带来美妙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丰富了语言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考验母语读者的语言理解能力,挑战译者的英汉转换能力,同时也要求译文读者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能力。如果译者能够从译文读者那里获得有关变异语言翻译的有效建议,则将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因此,将变异语言汉译与译文读者接受结合起来研究也是合情合理的。目前,对于《尤利西斯》变异语言的翻译研究主要产生了两种倾向:一是偏向于摒弃原文变异特征,化变异为常规;二是偏向保留原文变异特征,以变译变。前者低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能力,剥夺了他们亲自感受语言魅力的权力,是以牺牲原文变异语言效果为代价的翻译;后者则又高估了译文读者的阅读精力和耐力,译文的可读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是以牺牲译文可接受性为代价的翻译。以往的研究不足之处在于,虽然研究者意识到了译文读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多数研究并未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中国读者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该小说的汉译本呢?他们对不同的译本是否抱有不同的态度呢?此外,从译本研究的数量来看,以往研究者对萧乾、文洁若合译本与金隄独译本这两个译本进行过较多的研究,而将刘象愚选译本一同列入研究范围的,则比较少见。本文主要运用了接受美学理论来指导读者接受调查实验,展开了基于译文读者反馈信息的翻译实践研究,将中国读者对《尤利西斯》三个汉译本的接受情况视为研究中心,探究其汉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然后以音乐和视觉效果两个维度上的损失为例,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分别举例分析了三个汉译本是否兼顾了“表达效果”与“可读性”,并借鉴译文读者的意见,对翻译损失做出必要的补偿。本文采用了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引证法,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基于译文读者的接受情况,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起来,探讨了《尤利西斯》变异语言的翻译技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乔伊斯生平事迹与《尤利西斯》主要内容,回顾了国内外对该小说展开的翻译研究情况,点明了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然后提出了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研究《尤利西斯》变异语言汉译策略的主要思路,阐述了研究理论框架。最后通过读者接受实验调查,得到了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了三个译本为读者接受的现状,归纳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读者接受调查可以反映出如下问题:1)中国读者并没有百分之百接受《尤利西斯》汉译本,但相对而言,金隄译本最为读者接受;读者建议译者应兼顾原文变异语言特色与译文可读性;2)处理变异语言时,音乐效果和视觉效果两方面的损失非常明显,是影响语言“表达效果”与“可接受性”的重要因素;3)译文加注方式有待改进,过多详细注释会降低读者对译文的满意度;4)译文读者呼吁译者在处理变异语言时,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本研究的意义:本文从译文读者接受的角度发现了《尤利西斯》变异语言汉译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为以后译者重译《尤利西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本文推介译文读者接受实验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建议译者多与译文读者进行交流,共同思考处理变异语言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来指导《尤利西斯》变异语言的翻译,结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变异语言翻译研究的思路;同时,将《尤利西斯》三个汉译本同时列为对比研究文本,突破了以往仅仅研究两个译本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