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对要素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不同GVC位置的行业视角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机器替人”的恐慌。国际机器人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简称IFR)的报告显示,2014-2019年世界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增长了11%。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能够影响资本和劳动力市场,进而影响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差距。但机器人的替代和互补作用到底谁占主导地位?学者们没有得到统一的意见。在不同的国家行业中,机器对人的替代、互补作用具有十分大的差异性。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各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GVC)分工,形成了密切的世界行业上下游关系。GVC中的行业上游度意味着行业到最终消费者的距离,消费者的异质性需求决定了不同上下游位置的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的可替代强度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重点探究不同GVC位置的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对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当前已有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分析机器人对就业市场结构以及就业率、收入差距的影响。但对收入差距的衡量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技能溢价型收入差距层面上,较少有文献关注不同要素所有者角度的收入差距,对于机器人替代与互补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没有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将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报酬率衡量劳动者收入差距,分析工业机器人在不同GVC位置行业中对收入差距的差异化影响。(1)在理论模型上,本文借鉴了Arcemoglu and Restrepo(2016,2018a)任务模型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导出资本要素报酬与劳动力要素报酬之比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2)在数据来源及处理上,本文使用IFR数据库、WIOD数据库、UIBE-GVC数据库,得到2006-2014年38个国家和地区20个行业的样本数据。(3)在回归分析上,本文对上游行业、下游行业和总样本分别进行基准回归、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机制检验、异质性分析,还从不同收入差距水平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对收入差距的“马太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显示,工业机器人对整体行业与GVC上游行业的不同要素所有者收入差距有显著扩大作用,且对上游行业的扩大作用更强,而对下游行业收入差距作用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上游行业多为资源要素型行业,距离消费者较远,对消费者异质性需求的敏感度较低,可以大量使用机器人来进行同质化生产,替代作用大于互补作用;而下游行业靠近消费者,对异质性需求敏感度高,机器人的生产同质性使其不易代替下游行业劳动力。(2)从机制分析上看,工业机器人通过补偿效应和竞争力提升效应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进而扩大不同要素所有者收入差距。机器人通过补偿效应创造新的岗位从而降低失业率、增加收入差距;通过竞争力提升效应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长,导致资本报酬的增加和收入差距的加大。(3)进一步的异质性讨论显示,不同国家发展水平、不同技能水平、不同收入差距水平的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下游行业中仍然存在部分细分行业使得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且工业机器人对收入差距具有“马太效应”。
其他文献
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迅速崛起,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大量以环境换经济的情况,这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各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增长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强烈关注。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服务业的贡献占比已经超过了50%,服务业通常被认为是“绿色的”、“无烟的”产业,但实际上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产生的能源浪费和碳排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此时通过提高
学位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最惠国条款(以下称MFN条款)所造成的反垄断案例引人深思,其带来的限制竞争的效果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监管机构的重视,并且MFN条款作为一种纵向约束,却能够产生横向合谋的效果,监管应将其按照纵向协议进行责任认定还是按照横向协议进行审判始终存在争议。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无论是传统经营模式还是互联网经济环境,MFN条款的反垄断问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分析,以证实相关市场的反竞争效
学位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东盟国家、与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从中国政府政策导向来看,一是持续鼓励扩大进口;二是持续鼓励以企业为主体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多元化市场有助于避免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的风险,但是国际市场越多元化对企业作用就越好吗?事实上,已有文献研究表明企业倾向于从同一个国家进口,且从同一个国家进口制造品和服务品的企业生产效率往往较高,然而这些研究仅是基于比利时的
学位
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自此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拉开了序幕。近十年来,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从初期萌芽于东部沿海到如今东中西部全方位覆盖,其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带动作用显著,也促进了地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其中第三批自贸区中,除了浙江、辽宁两个沿海省份,其余五个都是位于中西部的内陆省份,包含河南、湖北、陕西、四川和重庆五省市在内的十个片区。从沿海深入内陆,这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尝
学位
2010年,我国的制造业规模跃升为世界第一,首次超越了美国。然而,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不容忽视,要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需要依赖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是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途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的进口贸易正在快速发展,主动扩大进口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扩大进口,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国际进口博览会,2020年我国的
学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业FDI于2011年首次超过制造业,服务贸易额自2014年起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为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开放,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低端地位,面临“低质低价”的困境,严重制约着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服务中间品的提供部门,服务业开放不仅促进了本国服务业市场的发展,而且能为下游
学位
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以及新冠肺炎的深远影响使得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逐渐成为必须。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亦即缓解市场分割既是双循环格局构建的重要保障,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过程中,数字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先发优势使其成为了地区和传统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其破坏性的能量也为打破自然性、技术性和制度性的市场分割,建立统
学位
十四五阶段,国家提出“内外双循环”建设意见,其中推进“产业链”精准对接“创新链”,既是实现"产业链升级"的有力措施,也是加快"中国智造"步伐的重要举措。产业协同集聚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组织形式,在不同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通过专业化生产、知识溢出、规模经济等效应显著放大创新链作用,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的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手段。出口技术复杂度作为衡量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我国积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低。与此同时,交通技术不断提升,全球航空、航道网络不断健全,航空运输成为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极大的缩短了货物的运输时间,使企业避免由于运输时间过长而导致出口成本上升成为可能。Hummels and Schaur(2013)发现国际贸易中
学位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贸易的便利性和服务的可贸易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数字贸易逐步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向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此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产业升级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贸易形式,其发展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目前数字贸易相关的研究较少且不成熟,且鲜有文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