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氮、磷等污染物超标排放已经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影响。即便我国加大了对水污染的管控力度,但污染问题依然严重。根据我国国情,开发一种能耗低,效率高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具意义重大。因为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长、投资成本高,现今国内外研究人员陆续开发了多种新型脱氮工艺,其中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具有投加碳源少、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课题采用新型的非曝气折流式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废水处理系统,以模拟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反应器的创新点在于,运行过程中无需曝气,特殊的结构也避免了繁琐的反冲洗过程。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硝化研究阶段、同步硝化反硝化阶段。
在硝化阶段,人工模拟的氨氮废水被用于污泥驯化和BFNAF反应器的启动。在进水NH4+-N浓度为30mg/L,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12h,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启动,经过60天的连续运行,BFNAF反应器的NH4+-N去除率为91.68%,硝化阶段启动成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系统HRT和进水NH4+-N浓度等条件,分别探究氨氮浓度、硝氮浓度、去除率等指标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发现,当NH4+-N浓度为30mg/L时,若将HRT缩短至4h,与HRT为12h的时候相比去除率会下降30.93%;在相同容积负荷的条件下,当进水浓度从30mg/L提高到60mg/L时,去除率会下降16.13%。
在硝化阶段成功启动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响应实验。当HRT为12h,进水NH4+-N浓度为45mg/L时,NH4+-N去除率为83.99%,去除负荷为0.076kg NH4+-N/m3·d。已证明该反应器可在此阶段有效地从废水中除去氨氮。根据CCD实验原理对反应器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HRT为5.83h,进水NH4+-N浓度为44mg/L时,NH4+-N去除率为71.77%,NH4+-N去除负荷为0.133kg NH4+-N/m3·d。
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阶段,依然采取人工模拟废水对BFNAF反应器进行启动,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为120mg/L,NH4+-N浓度为30mg/L,HRT为12h,连续运行40天后NH4+-N去除率为92.83%,COD去除率为76.06%,总氮(Total Nitrogen,TN)去除率不断上升,反应器成功启动可以稳定运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系统HRT、进水NH4+-N浓度和进水COD浓度等条件,分别探究氨氮、TN、COD、去除率等指标的变化。发现,进水碳氮比(Carbon-nitrogen ratio,C/N)对SND过程具有较大影响,当C/N偏大时,硝化反应速率下降,反硝化反应速率上升,反之则相反。
在同步硝化反硝化阶段反应器成功启动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当进水NH4+-N浓度为30mg/L,HRT为12h,C/N为7∶1,pH为7.5左右时,BFNAF反应器的NH4+-N去除率为75.08%,COD去除率为76.82%,TN去除率为66.08%,证明BFNAF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通过SND反应过程进行废水脱氮。根据BBD实验原理对反应器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BFNAF反应器的HRT为10.47h、pH为7.6、C/N为5.91∶1时,反应系统COD去除率为79.32%,NH4+-N去除率为81.99%,TN的去除率为62.27%。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污泥在不同阶段和位置情况下的细菌结构,探讨BFNAF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变化。研究表明,在硝化反应阶段主要含有变形杆菌,放线菌等,在同步硝化反硝化阶段主要含有变形杆菌,拟杆菌,厚壁菌等。实验同时发现,反应器下层微生物菌群与上层和中层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认为是由于反应器运行过程中不断消耗废水中COD所导致,证明水中成分的差异会导致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本课题采用新型的非曝气折流式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废水处理系统,以模拟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反应器的创新点在于,运行过程中无需曝气,特殊的结构也避免了繁琐的反冲洗过程。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硝化研究阶段、同步硝化反硝化阶段。
在硝化阶段,人工模拟的氨氮废水被用于污泥驯化和BFNAF反应器的启动。在进水NH4+-N浓度为30mg/L,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12h,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启动,经过60天的连续运行,BFNAF反应器的NH4+-N去除率为91.68%,硝化阶段启动成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系统HRT和进水NH4+-N浓度等条件,分别探究氨氮浓度、硝氮浓度、去除率等指标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发现,当NH4+-N浓度为30mg/L时,若将HRT缩短至4h,与HRT为12h的时候相比去除率会下降30.93%;在相同容积负荷的条件下,当进水浓度从30mg/L提高到60mg/L时,去除率会下降16.13%。
在硝化阶段成功启动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响应实验。当HRT为12h,进水NH4+-N浓度为45mg/L时,NH4+-N去除率为83.99%,去除负荷为0.076kg NH4+-N/m3·d。已证明该反应器可在此阶段有效地从废水中除去氨氮。根据CCD实验原理对反应器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HRT为5.83h,进水NH4+-N浓度为44mg/L时,NH4+-N去除率为71.77%,NH4+-N去除负荷为0.133kg NH4+-N/m3·d。
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阶段,依然采取人工模拟废水对BFNAF反应器进行启动,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为120mg/L,NH4+-N浓度为30mg/L,HRT为12h,连续运行40天后NH4+-N去除率为92.83%,COD去除率为76.06%,总氮(Total Nitrogen,TN)去除率不断上升,反应器成功启动可以稳定运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系统HRT、进水NH4+-N浓度和进水COD浓度等条件,分别探究氨氮、TN、COD、去除率等指标的变化。发现,进水碳氮比(Carbon-nitrogen ratio,C/N)对SND过程具有较大影响,当C/N偏大时,硝化反应速率下降,反硝化反应速率上升,反之则相反。
在同步硝化反硝化阶段反应器成功启动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当进水NH4+-N浓度为30mg/L,HRT为12h,C/N为7∶1,pH为7.5左右时,BFNAF反应器的NH4+-N去除率为75.08%,COD去除率为76.82%,TN去除率为66.08%,证明BFNAF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通过SND反应过程进行废水脱氮。根据BBD实验原理对反应器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BFNAF反应器的HRT为10.47h、pH为7.6、C/N为5.91∶1时,反应系统COD去除率为79.32%,NH4+-N去除率为81.99%,TN的去除率为62.27%。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污泥在不同阶段和位置情况下的细菌结构,探讨BFNAF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变化。研究表明,在硝化反应阶段主要含有变形杆菌,放线菌等,在同步硝化反硝化阶段主要含有变形杆菌,拟杆菌,厚壁菌等。实验同时发现,反应器下层微生物菌群与上层和中层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认为是由于反应器运行过程中不断消耗废水中COD所导致,证明水中成分的差异会导致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