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新型脊髓打击器建立颈5单侧脊髓挫伤模型,通过评价大鼠的行为学、观察脊髓组织残存面积和脱髓鞘程度、检测脊髓组织中胶质酸性蛋白和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造模参数与模型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并从结构和功能层面对脊髓损伤程度进行量化分级。
方法:
共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A组:打击力度为150千达因(kilodynes,kdyn);B组:打击力度为200kdyn;C组:打击力度为250kdyn;D组:打击力度为300kdyn;E组:打击力度为350kdyn,F组: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2周、4周、6周、8周,采用圆筒垂直攀爬试验、梳理试验、Irvine-Beatties-Bresnahan评分和前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天、1周、4周、8周,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残存面积;LFB染色评价脊髓轴突脱髓鞘程度。于术后1天和8周,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GFAP和GAP-43的表达情况,观察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增生和轴突再生情况。
结果:
1.造模参数
各组大鼠实际打击力度和压缩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击力度与脊髓组织压缩位移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001)。实际打击力度与参数设定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2.行为学
术后1-8周,A、B、C、D、E组与F组比较,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组大鼠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和IBB评分均明显高于C、D、E组(P<0.05);C组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明显高于D组和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和IBB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8周,A组与B组比较,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大鼠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和IBB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1-8周,A组和B组大鼠各种行为学评分均持续增高,无平台期出现;C组大鼠IBB评分和FLS评分分别在术后第2周和第6周到达平台期;D组和E组大鼠梳理试验和IBB评分均在术后第2周到达平台期,FLS评分分别在术后第6周和第4周达到平台期。
3.组织病理学
(1)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残存面积
术后第1天、1周、4周、8周,A组与B组比较,脊髓组织残存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C、D、E组(P<0.05);B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D组和E组(P<0.05);C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8周,B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D组(P<0.05)。
(2)LFB染色观察脊髓轴突脱髓鞘
术后第1天、1周、4周、8周,A组与B组比较,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D组和E组(P<0.05);C组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4周和第8周,A组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C组(P<0.05)。
4.脊髓损伤区域GAP-43和GFAP的表达情况
术后1天和8周,A组GAP-43表达量明显高于D、E、F组(P<0.05);B组和C组GAP-43表达量均明显高于E组和F组(P<0.05)。术后第8周,D组GAP-43表达量明显高于E组和F组(P<0.05)。
术后1天和8周,C组和D组GFAP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B、F组(P<0.05);A、B、F组组间比较,GFAP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8周,E组GFAP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和F组(P<0.05)。
5.相关性分析
术后第8周,脊髓组织残存面积与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FLB髓鞘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与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打击力度与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FLS评分、脊髓组织残存面积以及FLB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01)。
结论:
1.新型脊髓打击器可制备不同损伤程度且相对稳定的C5单侧脊髓挫伤模型。
2.不同打击力度导致不同的组织病理学和行为学恢复模式;150kdyn可造成轻度脊髓损伤,200kdyn可造成轻中度损伤,250kdyn可造成中度损伤,300kdyn可造成中重度损伤,350kdyn可造成重度脊髓损伤。
方法:
共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A组:打击力度为150千达因(kilodynes,kdyn);B组:打击力度为200kdyn;C组:打击力度为250kdyn;D组:打击力度为300kdyn;E组:打击力度为350kdyn,F组: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2周、4周、6周、8周,采用圆筒垂直攀爬试验、梳理试验、Irvine-Beatties-Bresnahan评分和前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天、1周、4周、8周,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残存面积;LFB染色评价脊髓轴突脱髓鞘程度。于术后1天和8周,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GFAP和GAP-43的表达情况,观察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增生和轴突再生情况。
结果:
1.造模参数
各组大鼠实际打击力度和压缩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击力度与脊髓组织压缩位移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001)。实际打击力度与参数设定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2.行为学
术后1-8周,A、B、C、D、E组与F组比较,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组大鼠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和IBB评分均明显高于C、D、E组(P<0.05);C组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明显高于D组和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和IBB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8周,A组与B组比较,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大鼠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和IBB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1-8周,A组和B组大鼠各种行为学评分均持续增高,无平台期出现;C组大鼠IBB评分和FLS评分分别在术后第2周和第6周到达平台期;D组和E组大鼠梳理试验和IBB评分均在术后第2周到达平台期,FLS评分分别在术后第6周和第4周达到平台期。
3.组织病理学
(1)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残存面积
术后第1天、1周、4周、8周,A组与B组比较,脊髓组织残存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C、D、E组(P<0.05);B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D组和E组(P<0.05);C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8周,B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明显高于D组(P<0.05)。
(2)LFB染色观察脊髓轴突脱髓鞘
术后第1天、1周、4周、8周,A组与B组比较,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D组和E组(P<0.05);C组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4周和第8周,A组脊髓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C组(P<0.05)。
4.脊髓损伤区域GAP-43和GFAP的表达情况
术后1天和8周,A组GAP-43表达量明显高于D、E、F组(P<0.05);B组和C组GAP-43表达量均明显高于E组和F组(P<0.05)。术后第8周,D组GAP-43表达量明显高于E组和F组(P<0.05)。
术后1天和8周,C组和D组GFAP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B、F组(P<0.05);A、B、F组组间比较,GFAP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8周,E组GFAP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和F组(P<0.05)。
5.相关性分析
术后第8周,脊髓组织残存面积与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FLB髓鞘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与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和FL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打击力度与患侧前肢使用率、梳理试验评分、IBB评分、FLS评分、脊髓组织残存面积以及FLB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01)。
结论:
1.新型脊髓打击器可制备不同损伤程度且相对稳定的C5单侧脊髓挫伤模型。
2.不同打击力度导致不同的组织病理学和行为学恢复模式;150kdyn可造成轻度脊髓损伤,200kdyn可造成轻中度损伤,250kdyn可造成中度损伤,300kdyn可造成中重度损伤,350kdyn可造成重度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