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图写话是指在写作中先要求看图,然后根据图上所画的内容进行写作,图画可以是一幅或者多幅。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的一种初步训练,它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儿童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老师们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看图、说话、写话,以图画为依托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可是长期困扰小学看图写话教学的问题却是缺乏写话训练的素材,图画题材单一,脱离实际;同时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加上语言的积累有限(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要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是很困难的),学生写话兴趣不高,缺少思维的拓展。再次,因为目前我们缺乏一套科学的、系统的、适用性较强的小学看图写话训练教材,这给低段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自主性的同时,也存在看图写话教学安排过于随意,没有系统性。因而,在图画与文本之间的转化过程,立足于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利用对话策略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力,增长新的知识经验。孩子们在自身自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不是一片空白,孩子们也不是一张白纸,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我们在进行看图写话教学时,不能偏离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要求他们能够写出反映社会生活,宣扬社会价值的重大题材。所以,我们认为学生活动即创作素材,联系生活观察图,创设情境一起描绘。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将图画归类,有序进行,避免训练随意化。借助图画,依托图画,使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图画中有什么?在哪里?或者怎么办?是什么时候?做的什么事情?顺序如何?……结合自身经验,利用教学活动去启发,交流,唤醒学生们的兴趣、想象、情感、态度认知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去感受体验;通过画面又走出画面让学生的写作生活化;通过情境创设和活动组织,积累习作素材,获得写作的成功体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师生处于自由而又严肃的“活动”中,将对话作为教学中的生存状态,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师生处于积极的心灵状态。而看图写话训练的有效性得到落实,更能够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珍视生活感受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